恩施州期待建成“民族饮食文化街” |
|
作者: 张国帆 朱运平 信息来源:恩施新闻网
恩施州是一个以土、苗、侗族等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饮食文化底蕴深厚。与湖南、重庆紧邻的地理位置,让其饮食兼具了湘、川味特色,却又自成一体。2008年6月,新近出版的《中国鄂菜》已正式将“以山乡风味为主”的恩施土家特色菜列为鄂菜的五大支系之一。
10月29日,州烹饪协会负责人黄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认为,近年来,我州的民族饮食服务行业不断发展,但存在的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容忽视。
首先,要制定恩施州饮食服务行业管理办法。商务局作为主管饮食服务工作的部门,与工商、税务等管理部门不同的是,商务部门缺乏管理这一行业的政策依据和手段,主要靠州烹饪协会与这一行业加强沟通和联系。
根据国内饮食服务行业几十年的发展经验,在我州饮食服务行业发展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明确的管理办法出台,仅靠烹饪协会这个群团组织为饮食服务行业服务,或靠企业自律规范市场,效果不大。
国家对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推行持证上岗的要求已有多年,这项规定对保护顾客身体健康,提高企业服务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我州没有赋予商务部门对不执行的企业主进行监督检查和查处的权利,导致我州饮食服务行业人员推行持证上岗制度至今都无法落实。
如果制定了《恩施州饮食服务行业管理办法》,一方面在政策上对民族饮食服务企业给予支持;另一方面,对他们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这对加快我州民族饮食服务行业的提档升级,推动恩施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要把“民族饮食文化街”纳入城市规划中。我国众多知名的旅游城市都有体现城市特色的饮食文化街,而我州还没有,饮食企业都在各自作战。我州是少数民族自治州,彰显地方特色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地方特色饮食。将“恩施民族饮食文化街”纳入城市规划中并早日建成,将会推动地方特色饮食和旅游业的发展。
黄智认为,州城近年来在东风大道形成了饮食一条街,但它是各企业主自发形成的,缺乏政府引导和投资,存在不规范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饮食文化街”。“这些餐饮企业都临清江,排污会造成很大的环境污染。这条街上没有什么停车场,因为停车难常常造成道路堵塞。而且,我州的大部分特色菜在这条街上都找不到。”黄智认为,外地的大城市在餐饮业上有比较成功的经验:政府加大投入,加以引导,餐饮一条街大都建在步行街上,停车场的建设、排污系统的设计等都比较规范,集吃、住、玩、游、购、娱于一体,既能集中展示本地的民族文化特色,传播民族饮食文化,又能让外来游客尽兴。
第三,希望州委州政府能够把民族饮食文化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民族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弘扬民族饮食文化、继承和开发恩施土家特色菜做得好的饮食服务企业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知名烹饪家发放特殊津贴,激发他们传授制作土家特色菜肴技艺的积极性,为弘扬恩施土家特色菜作出更多贡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