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土家族文化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土家饮食 》 咂酒土酿
土家族酒文化的内容及其文化内涵
                         作者:谭华梅  信息来源:恩施州博物馆网站


    土家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而又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湘、鄂、渝、黔比邻地区,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土家族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土家族文化,特别是土家族酒文化,其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文化内涵极其深厚。 
                                  
  一、土家族酒文化的内容


  俗话说:“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酒在土家族民俗事象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内容涵盖了土家族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朝满日、庆功祭奠、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的方方面面。离开了酒,这些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 

    1、酒在人生历程中的重要角色
  
    土家人在人生历程的各个阶段的仪典中,酒都是中心物质,必不可少。
  “祝米酒”。土家族小孩出生要整“祝米酒”。土家族相当注重为婴儿举办诞生礼仪式,既祝贺新生命吉祥,又为产妇驱邪,带有浓郁的神秘色彩。婴儿诞生后,第一个来产妇家的人,谓之“踩生”,产妇家要煮红糖糯米甜酒鸡蛋、泡阴米子茶,热情招待踩生的人。婴儿出生三日内,婴儿的父亲要带一只鸡、一壶酒去岳父家报喜,若生的男孩,就带公鸡;生的女孩,就带母鸡。岳父家则根据性别备办“打三朝”的礼品。小孩出生满十天,产妇家还要大摆酒宴,为小孩整“祝米酒”,请岳父家及亲朋好友前来祝贺,第一胎出生的小孩“祝米酒”特别热闹。
  
    “抓周酒”。小孩满一岁,要准备酒席整“抓周酒”。岳父家在小孩满周岁时要准备各种礼品,如玩具、书、食品等物,让小孩自己去抓,谓之“抓周”,以此预测小孩的前途。如果抓到书,就象征着小孩前景美好。
  
    “成年酒”。土家族成年礼与周代风俗“八礼”中的“成年礼”一样,大多是酒冠其中,有声有色。土家族的成年礼也称冠礼,一般在婚礼前一天举行,新人穿上新衣新裤新鞋,包上新包头,先举行祭祖仪式,然后摆酒宴,男的请九个小伙子陪侍,女的请九个未婚姑娘陪伴,以酒庆贺自己走向成熟。
  
    “喜酒”。土家族人结婚要请人喝“喜酒”。土家族婚姻的每一道程序都离不开酒,俗话说:“天上无雷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双。”土家族受封建道德思想束缚,未婚男女相恋一般都有媒人。媒人想为某两家做媒,就示意两家青年男女暗地相面,双方满意,男方就正式请媒人到女方家求婚,女方同意后,男方便准备酒肉,请媒人送到女方,女方就请内亲外戚吃酒,名曰“放口酒”,吃了放口酒男方接着准备酒肉,由媒人送到女方准备“讨八字”。八字相合,男方就择日定亲,定亲时又须给女方送酒肉、衣服、首饰等表示正式定婚,最后才能举行婚礼。整个过程媒人起了重要作用,她是男女双方的“传话筒”和情感联系的纽带,因此在婚礼上男方要给媒人敬酒,谢媒人:“一杯酒,谢媒人,你把红线牵;二杯酒,谢媒人,你把路儿跑;三杯酒,谢媒人,你把话儿传;四杯酒,谢媒人,你把信儿捎……”酒将整个气氛烘托得热闹非凡。新郎新娘拜堂后双方同时奔向洞房,抢坐新床,争取未来在家庭中的地位。夺床之后,夫妻共饮交杯酒,以酒寄托白头到老和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愿望。

    “寿酒”。土家族老人过六十、七十、八十岁生日,儿女或孙子还要为他整“寿酒”,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庆祝,席间若无酒,子孙后代的忠孝之心和热闹气氛就无法表达。
   
    2、酒是节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家族重大节日和庆祝活动都离不开酒。土家族在春节、中秋节、重阳节和过年都要准备丰盛的酒肉,与亲朋好友共度佳节。俗话说:“要喝重阳酒,土家寨子走。”土家族过重阳节特别隆重,他们用糯米和高粱拌菊花酿造的“重阳菊花酒”,香气扑鼻。土家族过年,比汉族过年提前一天,即月大腊月二十九,月小腊月二十八,称为“赶年”。这一天是土家族最为注重的节日,也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年夜饭是一年最为丰盛的酒席,即使平时不喝酒,这一天也要喝点果汁酒或米酒,以示庆贺。孔子曰:“唯酒无量,不及乱。”各人饮洒的多少没有数量限制,以饮酒后神志清晰、形体稳健、气血安宁、皆如其常为限度。吃完年夜饭,土家族还有饮酒守岁的习俗。据记载,大年三十守岁始于南北朝时期。梁代徐君倩在《共内人夜坐守岁》一诗中写道:“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寻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由此可见,除夕守岁是要饮酒的。土家族除夕守岁饮的是“火塘酒”,边饮酒边听长者用本民族语言吟唱歌谣,讲述本民族所经历的艰苦磨难和先祖们的创业历程,美酒中传播着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  

    土家族农事活动也要整酒,栽秧要整“栽秧酒”,除草整“薅草酒”,打谷整“打谷酒”,以酒抒发缅怀先祖、追求丰收富裕和庆贺丰收的情感。土家族店铺作坊开张,要整“开业酒”、新屋落成要整“上梁酒”。土家族上梁酒别开生面、意趣特别。上梁仪式上掌墨师一边攀梯上梁,一边吟诵着精彩的上梁词。爬上屋梁后,又一边喝酒,一边赞酒肉:“美酒甜,美酒香,制造美酒是杜康,杜康造酒千家醉,一处开坛十里香,平日拿酒待客人,今日拿酒点栋梁:一杯酒来点梁头,主东发财扬九州;二杯酒来点梁腰,华堂落地万年牢;三杯酒来点梁尾,地美人美万事美。”随后掌墨师便向人群抛粑粑,于是屋下的人们你抢我夺,好不热闹。整上梁酒,一是庆祝乔迁之喜,二是祭祀神仙祖宗,以求保佑。
  
    3、酒在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用途
  
    酒在土家族祭祀活动中是必备品,没有酒,祭祀活动几乎无法举行。
  
    土家族祭祀活动主要是在立房造屋、修桥铺路和逢年过节、遇灾有难时举行。土家族立房造屋、修桥铺路前为了工程顺利,要准备酒肉敬土地菩萨、山神和鲁班,祈求神灵保佑。土家族尤为重视逢年过节时的祭祀活动,正月初三至十五的“摆手节”、农历二月初二“社日”、三月清明节都要举行祭祀活动,祭祖先、祭土王。谚语云:“正月大摆手,家家有肉酒。”说的是摆手节的祭祀活动。“清明酒醉,腊猪头有味”说的是土家族清明挂青祭祖,他们带上酒和腊猪头,全家围坐在祖先墓前,与祖先一道喝酒、吃肉,祈求先人保佑子孙。“赶年”是土家族最隆重、祭祀活动最丰富、民族特色最浓厚的传统节日,“赶年”要将屋内屋外所有的大小神灵一一祭便,以酬谢众神一年对自己的保佑。土家族遇灾有难,以为这是得罪了神仙,是神灵在作怪,也要备酒肉请先生举行一系列的娱神活动,以求神灵宽恕。酒在这一系列的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是因为用酒可以烘托祭祀活动中庄严肃穆、神圣不可侵犯的气氛。
   
    4、酒是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酒是调节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土家人淳朴善良,他们在奉迎宾客、拜访亲友、报恩致谢等社会关系中均要用酒,而且酒礼十分讲究。清顾彩《容美纪游》载:“宴客,客西向坐,主东向坐,皆正席,肴十二簋,樽用纯金。……酒饭初至,主宾拱手,众皆垂手起立,侯客举箸乃坐,亦适有从田间来,满胫黄泥而与席间手持金杯者……行酒以三爵为度,先敬客,后敬主人……”即使是穷人家,有酒、肉也要留着来客时吃,正是土家谚语“壶中无酒莫请客,手中无钱莫白吃”的真实写照,体现了土家人省己待客、毫不吝啬的传统美德。土家人以酒待客之道沿用至今。

    二、土家族酒文化的文化内涵
  
    千百年来,酒在土家族民俗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1、酒是土家族个性特征与独特精神的重要表现
  
    土家族虽然生活俭朴,但很注重礼仪,据《巴东县志》载:“惟后里客至,则系豚开酒坛泡之以为敬,……酒以碗酌,非此不为敬。”这种用碗敬酒的习俗,表现了土家人豪迈乐观的个性。土家族土司咂酒颇具特色,据《长乐县志》载:“土司有亲朋宴会,以吃咂酒抹坛为敬抹者,谓前客以竿吸酒,以巾拭竿,请客饮也。……以细竹通节为竿,插透坛底,坛设棹,一棹上位及两旁,则各置箸一而不设坐,客至以次列坐,左右毕,主人呼长妇开坛肃,客妇出正容端肃,随取沸汤一碗于坛侧,就竿一吸毕,注碗水于坛,不歉不溢谓之恰好,每客一吸,主人一注水,前者吸过赴棹,再举箸,而后客来,彼此不以为歉也。”由此可见,土家族讲究饮酒之道,注重饮酒之德,土家族的酒礼、酒具、饮酒方式表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个性特征。

    此外,具有一定知识性、经验性和哲理性的土家族饮酒谚语:“吃酒莫过量,说话莫过头”、“酒多伤身,气大伤心”、“真心劝酒莫劝醉,恶意劝酒紧举杯”、“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能喝多不喝少,一点不喝也不好”,反映了土家人真诚待人、与人为善的精神品质。
  
    2、酒体现了土家人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土家族酒文化的内涵深不可测,敬神祭祀有礼制,长幼尊卑有法度,红白喜事有酒俗,农事活动有酒庆,凡以酒为媒介的各种民俗活动均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沉淀,表现了土家人热情好客、省己待客的处事之道,反映了土家人团结互助、坦诚善良、豪迈乐观的人生观和崇尚勤劳、敬畏自然的价值取向。
  
    3、酒是土家人检验知识、较量智慧的载体
  
    土家族以酒为载体寓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许多民俗活动,都能检验土家人的知识、能力和智慧。土家族新屋落成的上梁仪式就很典型。土家族在新屋落成的上梁仪式中涉及到许多知识,要恰倒好处地将这些知识表述出来,实在不易。如赞酒瓶时,甲唱:“说此瓶,讲此瓶,说起此瓶有根源,南京城里请金匠,北京城里请匠人,两位匠人手艺精,打的金瓶爱煞人,上头打的莺鸽嘴,下头打的凤凰身,莺鸽嘴里出美酒,凤凰身上出金银……”。乙唱:“一个金瓶拿手上,口水流起几多长,一爱金瓶好模样,二爱瓶内美酒香,可惜愚下生得莽,不会赞酒不得尝,东头师傅请原谅,请赞美酒点华堂……”二人唱答要紧扣主题,相互照应,是对两位掌墨师傅知识和智慧的检验,也是对两位师傅口才和应变能力的考验。
   
    4、酒是土家人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能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
  
    土家族大多居住在山区的崇山峻岭之中,各家各户分别住在不同的山岭,“看到屋,走得哭”,住户之间相距很远,平日交往不便,只有在土家村寨的土家 人逢生活中的大事整酒,远近亲邻都来帮忙,携礼祝贺,才是难得的聚会机会。“酒吃人情肉吃味,饭吃多了打瞌睡”说的就是土家人过红白喜事远近亲朋都来吃人情酒。酒成了土家人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借助酒的灵感,活跃了形象思维,他们彼此谈过去,谈未来,互通信息,诉说衷肠,这对增强土家人之间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积极作用。
  
    三、土家族酒文化的现代化
  

    土家族酒文化多姿多彩,特色鲜明,然而,土家族酒文化受现代浪潮的冲击,正日渐式微,甚至面临消亡的危险。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传承?笔者认为:
  
    首先,必须对土家族酒文化进行保护和利用。
  
    土家族酒文化是土家人千百年来创造的精神财富,我们可以通过保护土家村寨,保护民族文化,从而保护土家族酒文化。通过对土家族酒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使其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中,既吸取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因子,又不丧失自身的文化特征和个性色彩,并使自身的文化特征更加突出,更具品位;通过对土家族酒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使其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社会价值,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其次,要继承和发扬土家族酒文化,实现土家族酒文化的现代化。

  土家族酒文化有其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土家族酒文化的精华和糟粕,比如土家族饮酒习俗中讲究酒礼、酒规,以酒为载体的各种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的酒文化等积极因素,我们应该发扬光大;但对部分土家人喜酒、好酒,甚至“嗜酒如命”,达到“宁可无饭,不可无酒”的地步以及酒在祭祀活动中的某些迷信思想等消极因素,我们应该坚决摒弃。

  总之,要实现土家族酒文化的现代化,必须对本民族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取长补短,才能适应现代文化的挑战,从而实现土家族传统酒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

相关文章
·土家族酒文化的价值
·土家族咂酒典故
·浓情土家酒
·土家酒文化
·土家咂酒习俗
·土家族酒文化
·土家族吃咂酒的习俗
·沿河土家酒文化
·土家咂酒
·咂酒土家族酒文化的精髓

版权与免责声明 | 进入论坛

 
图说分享
· 沿河土家族传统饮食
· 武陵山珍食用菌功能
· 葡萄酒与健康
· 莼菜的养生食谱
· 老人头菌
· 美味牛肝菌
· 枞树菌
· 黄牛肝菌

巴东土家四道茶

茶树菇

土家茶歌

恩施玉露
· 土家山寨罐罐茶  
· 五峰土家族茶文化寻踪  
· 恩施土家族饮食文化浅谈  
· 土家族“阴米茶”  
· 沿河土家茶文化  
·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清水嫩南瓜
   土家族酒文化的内容及其文化内涵
   泡绿茶的相关知识
   鄂西土家族的饮食文化
   茶艺过程的礼仪动作全解
   土家族人的饮食习惯
   鄂西土家族茶文化
   咂酒土家族酒文化的精髓
关于我们 |  网站介绍 |  管理团队 |  申请链接 |  欢迎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大事记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2号楼6单元601室 
技术支持:北京比兹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QQ:649158369    邮箱:tujiazu@vip.sina.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鄂ICP备08100481-1号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130153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