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贺孝贵 信息来源:恩施新闻网
恩施土家族小吃类美食,最难吃到的是冻粑,不仅因为它的制作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而且需要特殊的气候条件才能制作。
土家女人说,冻粑冻粑,冻出来的粑粑,即用冻的方法制作的粑粑。
做冻粑的时间必须是腊月岁末,那时候的天气才适合做冻粑,因此冻粑也是土家人的年节食品。勤劳聪慧的土家女人,将糯米蒸熟,籼米推成浆,按一定比例掺和,用木盆盛着放在室外冻,这冻也挺有讲究,不结冰的天气放室外日冻夜冻,结冰的天气要收放室内,就是说,虽是冻也要掌握冻的温度,冻过了头不行,冻的时间不到也不行,一直要冻得糯米粒成绒状,米浆起了气泡儿,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这冻的时间,少说也要十天半月。
米浆冻好了,蒸成粑粑也挺费事,冻米浆较稀,不能用手做成一个一个的在蒸格上蒸,要用竹编的粑粑圈铺在蒸格上,蒙上细布,再将冻米浆舀在粑粑圈内,用大火急蒸,才成了一个个晶莹玉润的冻粑。这时要特别说到的是,冻粑浆内是不兴添糖精或白糖等甜味剂的,完全是一种自然产生的甜,入口特别地纯美,且回味悠长。
过去在恩施土家族地区,逢年节常能吃到冻粑,那时的不少土家女人并不嫌冻粑制作过程的复杂,而是将会做冻粑作为自己的能干展示在亲朋面前。现在人们越来越求简便了,不仅对做冻粑,还包括许多制作过程繁杂的饮食手艺弃之不用了,年轻的女孩子又不愿意学,导致濒临失传的边缘,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今年过年我有幸吃到冻粑,缘于在年前我的亲家念叨多年没吃过冻粑,谁知我家住农村的女亲家有一手做冻粑的好手艺,大年初一给我送来一大提兜冻粑,让我激动不已,在招待亲朋的宴席上堂而皇之地摆上了冻粑,让大家饱了一次久违的口福。
在席间,我特地嘱咐女儿,一定要向婆母学会做冻粑。做冻粑与吃冻粑不仅是一种饮食习俗,还是一种文化,是历史与传统饮食技艺的延续。做冻粑冻的过程其实是低温自然发酵的过程,形成时间应在人类发明发酵剂之前,历史很早,反映了土家族祖先的聪明才智。不管社会上的人还做不做冻粑,我们家要将其技艺传承下去,说不定哪天你还会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