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土家族文化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土家工艺 》 织绵布艺
土家族挑花工艺
                    作者:田明  信息来源:作者《土家织锦》一书

 
挑花,湘西“五溪”地区亦称挑纱、数纱(数纱花)或扯扯花,俗称“十字绣”。土家挑花源远流长,民间流传极广,它是在平纹布面上,按照布纹经纬十字交点以底布产颜色不同的线挑成图案,有十字针和回复针两种基本针法。

    由于平纹布的经纬线是有次序和规律的,成直角90度相交;所以,用十字针法时,十字形大小可根据布料纱线的粗细决定,一般是“竖3横4”,即经线数3根纱,纬线数4根线,略成扁长矩形,而布料纱线细时横纬可数5-6根纱。也就在这个扁长矩形的“单元”中,其对角线相连而组成一个十字。每个十字一次“竖3横4”数纱挑成,经纬上的若干个十字而构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回复针法即按图案形状,每隔四线挑一针,方向与原相反,回线恰好盖其空间,所挑图案极匀紧,内外两面花纹相同,故也称“两面挑花”。

土家族挑花工艺及材料比较简单,不需任何辅助设备,也不在布底上起样画稿,全凭记忆或照“花样”数纱挑制。所以,挑花往往成为土家姑娘从小学习绣花、织锦的基础技艺。然而,这种挑花工艺共有两道程序,先织成布,再在布上挑花。由于图案是“浮”在布面,十字图案的长度并不与布的经纬密度一致,图案的牢固程度并不理想。因此,聪明的土家人根据只有纵横条纹“图案”斑布技艺的基础上,将斑布与挑花工艺原理有机结合。

    在织(平纹)布的过程中,加进色纬并按挑花的技艺原则数纱,不用单一的十字形,而是以一束线,根据图案的需要,需要时露出来,不需要时压进布面底纬,从而得到一个类似十字挑花时的扁长矩形“单元”,通常叫做“颗”,现代设计称其为“格”。以若干这样的“单元”就可组成各种不同的图案。这样的图案,色纬与所织布形成一体,不仅大大增强了牢固性,而且所加色纬粗细可控制,所形成的图案大小、粗细也就随心所欲了。显然,用这种技艺方法得到的成口已超越了普通的布,而且比那种只有纵横条纹的“斑布”更加漂亮,图案更复杂,成了名符其实的“土锦”。这种“土锦”仍然比较原始,色彩不多,但鲜明强烈,属“数纱花平纹素色织锦”类型。这类织锦只流行于古溪州的永顺一带,而这一带也正是当时土家族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区域。

笔者的学生在永顺收藏到一床西兰卡普。据说是20世纪20年代所织,流行于永顺对山一带,有数纱花平纹素色织锦的后期风格。但该织锦纹样图案布局严谨,是典型的四方连续图案,且对称平移明显,又具有“斜纹彩色”织锦的构图特点。因经纬用线均较细而匀,形成不了“斜纹彩色”织锦那种强烈粗犷的大几何造型,显然是“平纹素色”织锦向“斜纹彩色”织锦过渡的一种形式。若不认真细看,往往会当成普通挑花。这种平纹素色织锦与今天常讲的那种“数纱花斜纹彩色”织锦有本质的区别,数纱花平纹素色织锦是土家织锦“进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大“成熟”的早期类型,而“数纱花斜纹彩色织锦”则是“斜纹彩色织锦”发展成熟后,再回头摹仿“数纱花”图案形式的一种风格,这种风格后来主要由工艺美术大师叶玉翠等织锦人挖掘整理而兴起,图案没有传统“数纱花平纹素色”和“斜纹彩色”类型那样规范严谨,但灵活性较大,与“挑花”图纹构成很接近,别具一格。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五溪”地区的纺织物逐渐由平纹由斜纹过渡,而斜纹组织结构的织物显然比平纹布要结实,但织造工艺难度也随之增加。土家人吸引了这种相对先进的织造技术,将平纹织锦工艺也同时改进为斜纹织锦工艺,继而丰富了其色彩,逐步发展成熟为“斜纹彩色”织锦类型,成为土家织锦的主导品种。永顺和保靖是当时地方土司的政治、文化及经济中心,其土家织锦的发展也相当较快。

    清嘉庆《龙山县志·风俗》中云:“土妇善织锦裙被之属……挑刺花纹,斑斓五色,虽较永保二邑稍逊,然丝皆家出,树桑饲蚕皆。”可见当时的龙山在土家织锦的发展方面却稍逊于永保两县。改土归流后的150多年时间里,随着八百年溪州土司王朝的结束,外来文化大量涌入溪峒,土家文化中心由永顺逐步西移,使这种“斜纹彩色”织锦在永顺西部、龙山东南部、保靖东北部一带的土家族文化保留比较浓厚的大山之中生根开花,并在龙山捞车河流域发扬光大。

在斜纹彩色织锦工艺中,仍然以“挑三压一”的“数纱”而引进色纬线。由于竹筘的间距及纱线大小等因素,经线间距必大于纬线间距,也就是“竖密横疏”,其比值大约在3:1左右(平纹织锦为1:2左右)。引色纬的原则,也还是根据花样所在经、纬线间的位置,即由经纬线组成的一个略扁长的“单元”(颗),需显花时,将色纬压入锦面其它纬线之下或断掉。即使在“现代”的土家织锦工艺中,不论是图案的设计,还是上机织造,不论是“平纹”系列还是“斜纹”系列,也都必须由人工数纱和定格。由于土家织锦西兰卡普是采用“反织法”,织造时锦面朝下,而背面朝上。因此,看上去“杂乱无章”,全是断线纬头,外行根本看不出图形来,而内行也完全靠经验及照图样(图纸)数纱定格,然后用“挑子”(挑花刀)挑线引色纬织造。

    由此可见,土家织锦的技艺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即从“平纹素色”织锦到“斜纹彩色”织锦这样一条成长进化之路。但不论如何“进化”,其织造“起花”原理仍然是数纱引纬,“数纱”是其技艺的核心。而且,织锦纹饰的格律点阵式构成如同十字挑花一样,以点集面,连点成线。与刺绣纹饰的曲线表现形成鲜明的对照,呈现出鲜明的品种个性。正因如此,民间有的仍将这种织造方式叫“挑花”,只是这种“挑”不是用针,而是用专用工具“挑子”完成的。这种叫法容易与通常讲的“十字挑花”混淆,因而人们把这种在织造时必须以梭罗“布刀”拍打纬线锦面的织锦称为“打花”织锦;而将摹仿十字挑花风格的那种织锦叫“数纱花”织锦。

相关文章
·龙山县土家织锦传习所利用互联网销售成绩斐然
·浅谈土家织锦的文化艺术价值
·土家织锦初级工首次鉴定工作即将在2013年1月下旬举行
·西兰卡普纹样的符号学意蕴
·土家织锦的色彩特点
·刘代娥要让土家织锦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土家织锦技艺亮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
·恩施土家山寨织锦西兰卡普电脑包被评为“湖北省十大妇女手工制品”
·《西岚卡普》演绎土家织锦的传说
·龙山土家织锦现场绣让无数观众迷恋

版权与免责声明 | 进入论坛

 
图说分享
· 龙山县土家织锦传习所利用互联网销售成绩斐
· 来凤漆筷 传播土家族文化的载体
· 湘西土家族银饰集锦
· 印江油纸伞
· 苗族银饰情
· 浅谈土家织锦的文化艺术价值
· 湘西州“土家织锦”列入2012年湖南省标
· 西兰卡普纹样的符号学意蕴

岩墙花

西兰卡普

土家千层底布鞋

绣花拖鞋
· 土家族挑花工艺  
· 土家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 民间三棒鼓唱词《十绣》  
· 土家草鞋  
· 布鞋的保健作用  
· 延续千年的传统手工艺 渐行渐远的草鞋  
· 行走的生命树:绣花鞋垫  
   土家织锦“四十八钩”的文化创意
   奇石鉴赏知识
   烘笼 土家族人的御寒工具
   山歌对唱绣花鞋
   土家织锦艺术符号语意
   清江奇石奇山异水的演变之谜
   龙山木雕
   泸溪菊花石雕
关于我们 |  网站介绍 |  管理团队 |  申请链接 |  欢迎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大事记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2号楼6单元601室 
技术支持:北京比兹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QQ:649158369    邮箱:tujiazu@vip.sina.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鄂ICP备08100481-1号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130153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