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土家族文化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土家学林 》 知识博览
土家语环境分析及保护管蠡
                           作者:曹  毅  信息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语言是最具民族特征的一种民族文化。因为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响亮的一种人文符号。一种民族语言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民族学家和人类学家都有所论及,林耀华先生说过:“语言也是维系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纽带,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德国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特说得更为直接:“民族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也就是说,语言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这位威廉.冯.洪堡特还说得更为生动和具体,他说:“一个民族无论如何不能舍弃的,那就是它的语言。因为语言是一个民族所必需的‘呼吸’,是它的灵魂之所在。通过一种语言,一个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只有在其语言中才能完整地铸刻下来,所以,要想了解一个民族的物性,若不从语言入手势必会徒劳无功。”

    由此看来,一种民族语言,对一个民族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语言,那么这个民族也就会失去自己的“生命(呼吸)”和“灵魂”。所以,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民族团结语言要竭尽全力去保护它,尽量不让它消失。

    土家语(土家族自称为毕兹卡)是一种独立的民族语言。她虽然还不是濒危语言,但它已进入了濒危语言的警示圈。它的消亡速度之快,十分令人震惊。为了精心呵护、保护这一独立的语种,让它更好地立于人类语言之林,为新时代的中华民族文化增添一份异彩。本文拟就土家语的现实环境进行粗浅分析,并对如何保护土家语谈一些观点。以便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一种语言离不开它的环境。语言的环境有二,即: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土家语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如何呢?下面对这二者进行简略分析。

    一、土家语的地理环境 

    所谓土家语的地理环境就是指现在土家语存在地域及有关地理条件。土家族是我国唯一的内地少数民族 。土家语也就是我国唯一的一种内地少数民族语言。它集中分布在沅水支流的酉水流域和武水流域。酉水流域为北部方言,武水流域为南部方言。土家语能在这一地区长期保存保留,主要得益于这里的山高水险,偏僻闭塞。可以说,土家语的保存的地理环境与交通畅通成反比,与交通闭塞成反比。也就是说在土家语地区哪个地方科学技术比较发达些,交通道路通畅,哪个地方的土家语就保存得差一些。反之土家语就保存得好一些。

    如湖南省龙山县坡脚乡报格村,近两年才修通村级公路,就是这条村级公路也是坑坑洼洼,一遇大风大雨就交通中断。这样的环境中,土家语却还兴旺不衰。该村有98%的人都能讲一口流利的土家语。60岁以上的老人和几岁的小孩子还不能很好地讲汉语。与之相对应坡脚乡政府所在地的联星村街上三个组共454人,其中有373人,不会讲土家语,占全街人口的82.2%。会讲土家语的只有87人,占全街人口的17.8%。

    再比如湖南省龙山县和永顺县比较。永顺县在改土归流以前是湘西土家族政治文化中心,当时该县100%的人都操土家语。“‘改土归流’前,永顺土家族不通汉语。如乾隆年间所纂的《永顺县志》记载:‘土语卒难入耳,立谈之间,瞠目难辩’”4。“改土归流”前,永顺历届土司王中有七个土司王有土家语人名。其中第一代土司王彭士愁就叫墨夫送。还有各州各长官司的土长官均有自己的土家语名。另外永顺县至今还保留有土家语地名两千多个,据不完全统计,在永顺县仅村组级行政区域的土家语地名有747个。5 “改土归流”后,随着交通不断地发展,与汉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操汉语的人不断增多,时到今日,在永顺境内真正操汉语的人不上1000人。就是操土家语的这些人也大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且相互交流也非经常。70岁以下的人就很少有人讲土家语,60岁以下讲土家语的人就凤毛麟角了。龙山县由于交通闭塞讲土家语的人数就比永顺县讲土家语的人数要多得多,而且成为全国讲土家语最多的地区。就是古丈县和保靖县讲土家语的人也比永顺县讲土家语的人要多。这主要是在这些操土家语地区的交通相对闭塞。

    在龙山县、保靖县和古丈县,凡土家语保存较多的地方,地理环境都比较偏僻和闭塞。如保靖县拔茅乡补足村,座落在悬崖绝壁之上,全村人的进出很不方便。那里的耕牛都是在幼小时只有80斤以下时从山下买来人工背上去的。那里的耕作方式也十分落后,1996年才知道种植稻谷。但那里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土家语,人们日常生活都用土家语交流。虽然现在有些年青人外出打工后有所汉化,但汉化的步伐十分缓慢,98%以上的人还操土家语。

    土家语仅存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泸溪县(南部方言)、龙山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等5个县境的35个乡镇。这些乡镇分别是泸溪县的潭溪镇(南部方言)、龙山县的坡脚乡、他砂乡、靛房镇、农车乡、干溪乡、洗车镇、苗儿滩镇、凤溪乡、贾市乡、岩冲乡、内溪乡、长潭乡、隆头镇;保靖县的拔茅乡、涂乍乡、仙仁乡、水银乡、龙头乡、马王乡;古丈县的断龙乡、茄通乡、河西镇;永顺县的两岔乡、和平乡、大坝乡、羊峰乡、列夕乡、对山乡等。在重庆市酉阳县可大乡的七分田村也有30多个老人讲土家语。值得说明的是,七分田村的土家族大都是清朝年间,从龙山的苗儿滩等地迁去的。以上这些乡镇中土家语的存在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等五个类型。

    一级类型:人们在日常生中的交流用语是土家语,还有些村寨老人或小孩讲汉语不流利或不能讲汉语。

    二级类型: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土家语交流,但没有讲汉语不流利的人群。

    三级类型:60岁以上的人之间日常驻生活中用土家语交流,60岁以下的人群懂土家语,也会讲土家语,但不是日常交流语言。

    四级类型:70岁以上的老人会讲土家语或懂土家语,其它人群不懂土家语。

    五级类型,在高龄人群中能讲一些土家语单词,有的也可以讲一点土家语句子,但不能交流。

    属于一级类型的有,龙山县的坡脚乡、靛房镇、他砂乡、岩冲乡、隆头镇、保靖县的拔茅乡等。

    属于二级类型的有,龙山县的洗车镇、凤溪乡、贾市乡、苗儿滩镇、长潭乡、内溪乡、古丈县的断龙乡、泸溪县的潭溪镇。

    属于三级类型的有,龙山县的干溪乡、农车乡、古丈县的河西镇、保靖县的涂乍乡、水银乡、仙仁乡。重庆市可大乡七分田村。

    属于四级类型的有,永顺县的两岔乡、首车乡、和平乡、大坝乡、羊峰乡。

    属于五级类型的有,永顺县的对山乡、列夕乡。值得一提的是,在以上几类型操土家语的乡镇中,没有一个100%的人操土家语。有的乡镇只有个别两个村操土家语。如龙山县的干溪乡只有一个耳洞村讲土家语,内溪乡只有双坪、双科两村讲土家语,就是认为土家语较普遍的龙山靛房镇,、全镇9个村也只有4个村讲土家语。

    二、土家语的人文环境

    土家语的人文环境,是指操土家语的人群的社会构成及土家语的社会交流状况。用量化的语言来说,就是操土家语的人群同土家族人口总数的百分比以及土家语消亡速度的百分比。

    操土家语的人群也可以分为五级类型。一级类型是能说一口流利的土家语。不能说汉语或者是说汉语不流利。二级类型是既能说流利的土家语,也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在社会上也能用土家语交流,但汉语还是为主要日常交流语言。三级类型是懂土家语,并也能说土家语,但说土家语不太流利,社会的语言交流还是以汉语为主要交流语言。四级类型是懂土家语的,但不能很好地说土家语,只能说土家语的一些部分句子和单词。五级类型是只懂土家语的一些单词,不能完整地说出土家语的句子。下面的一些统计数据以前四类型为依据,最后一类型不在数据之列。因为最后一类无多大实际意义。
土家族人口在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为802万(文中以800万为基数)。在802万土家族人口中,操家语者仅39093人。具体操土家语人地区及各地区土家族人口与会讲土家语人的百分比如下表:
 
 
地        域
土家族人数
会说土家语人数
占%数
备         注
全        国
8000000
39093
0.48%
北部方言
湘西自治州
1012233
39093
3.86%
北部方言
龙山县
270127
31227
11.56%
北部方言
保靖县
160422
4037
2.5%
北部方言
古丈县
47845
2126
4.44%
北部方言
永顺县
306340
826
0.27%
北部方言
泸溪县
50181
984
1.96%
南部方言

    注:因重庆市可大乡七分村只有30几人讲土家语,因基数太小,难以换算成百分比,故在表中没有体现。

    由表中可以看出是土家语的在整个土家族人口中的比例只占0.48%。就是讲土家语最多的龙山县也只占它本县土家族人口的11。56%,永顺县讲土家语的人口只占它本县土家族人口的0.27%(比全国土家族讲土家语的百分比还要少)。不久的将来土家语将会在该县消失。由于社会的发展,土家语的消亡速度出现两个正比。即:与时间的推移成正比,与人口的增加成正比。下面就以龙山县的靛房镇和龙山县凤溪乡的拉西峒村为个案进行分析。

    靛房镇(公社)1961年有土家族人口3143人,当时讲土家语的有2844人,讲土家语的人占全镇(公社)土家族人口的90%。2000年靛房镇有土家族人口6499人,其中讲土家语的2236人。讲土家语的人占全镇土家人口的34%。在1961年至2000年的39年中土家族人口增加了3356人。年均增加人口86人,而讲土家语的却减少了56%,年均减少1.4%。龙山县凤溪乡拉西峒村,1951年全村有土家族人口331人,讲土家语的有307人,讲土家语的人占全村土家族人口的92%。2000年拉西峒村有土家族人口623人,全讲土家语的有102 人,讲土家语的占全村土家族人口的16.37%。在1951年至2000年的49年中,拉西峒的土家族人口增加了292人,年均增加5.9人。而讲土家语的人却减少75.63%。年均减少1.55%。按这两个个案的土家语消亡速度,再过50年靛房镇和拉西峒村的土家语将会完全消失。
 
    三、对土家语保护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认知和保护土家语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迫切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保护土家语?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1.在现有的土家语运用地区建立土家语生态保护区。在龙山、保靖、古丈、永顺、泸溪等县土家语地区建立土家语生态保护区。强化土家语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鼓励保护区的人讲土家语,树立讲土家语的荣誉感。在土家语保护区内基本上做到人人会用土家语进行日常交流,并在交流中不断增加土家语词汇。另外还要对讲土家语的人有一定的激励机制,如给流利讲土家语的人适当给予经济补偿等。使讲土家语的人有一种优越感。使不会讲土家语的人自然融入讲土家语的行列。逐步增加讲土家语的人口基数。

    2.提高土家语的地位。把土家语和汉语及其它外语视为平等的语言。学习凉山彝
族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经验,在土家语地区实行双语化。即:学校普及双语教学。政府的文告文件土家语、汉语双语并用。增加土家语的使用频率,提高土家语的地位。把懂土家语和懂外语同等看待。并把懂土家语作为晋升晋职的一门语种。因为语言没有贵践之分,濒危语言和接近濒危语言更是弥足珍贵。

    3.研制创编土家语文字 培育土家语的书面语言。文字是语言的书面载体。它
对一种语言的保存和传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土家语的不足之处还缺乏一种语言载体——文字。目前土家语的书面语的使用状况有三种。一是借用国际音标记音;二是借用汉语拼音字母记音;三是用汉字记音。无论哪种记音都不能完整和准确地表达出土家语的语音效果。因为一种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内在的规律,任何一种语言都难以包办代替另一种语言。至少可以说不能完全包办代替。为了准确全面客观地表达土家语的书面形式,必须研制创编土家语文字。使土家语更臻完整。

    4.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开设土家语课程 适当招收硕士研究生乃至博士研究生。为了培养土家语科研专门人才,在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开设土家语课程,让土家语登上大雅之堂。并积极创造条件招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培养出合格的土家语研究队伍。使土家语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用土家语研究促进高校的办学特色,成为高校的一大亮点,让土家语成为一门显学。

    5.建立土家语研究中心 组织一支强有力的土家语专门研究队伍。建立土家语研究中心,组织一支强有力的土家语专门研究队伍。创立土家语学派,创立立土家语体系。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学者定期进行土家语研究和学术交流。提高土家语研究的学术氛围。举办土家语讲座,创办土家语刊物。建立土家语资料数据库。增加国内和国际间的土家语研究学术交流,让土家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6.设立土家语研究专门资金。设立土家语专门资金。用于土家语专门研究。鼓励专家学者编著出版高质量土家语专著和土家语论文。努力挖掘和整理出土家语古籍和资料,重点整理出版土家史诗性的古籍专著,提高土家语的档次和品位。提高土家语的知名度。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在资助出版专著和论文的同时,还给予他们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7.维护土家语的纯洁性和严肃性。政府部门制订相应的法规,维护和保证土家语的纯洁性和严肃性。让土家语进入法律保护圈。不允许侮辱土家语,不允许歪曲土家语。凡用土家语做广告用语或命名单位及事象名称,凡在各级报刊上刊登有关土家语方面的论文,必须先经有关行政部门和土家语专家共同审核。不误传不讹传,不允许发出歪曲土家语的错误信号。以保证土家语的纯洁性和严肃性。

相关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进入论坛

 
图说分享
· 成臻铭
· 对铜仁冲出“经济洼地”的路径选择思考
· “官帽”背后的故事
· 试论土家文化传承与推广进校园探索
· 试论铜仁建府六百年的得失及未来之定位
· 酉阳土家摆手舞初探
· 永顺县朗溪乡王木村打洞溪发展现状的调查报
· 对贫困地区乡镇规划工作的调查思考

远山的呼唤

中国土家族经济文化研究协

八宝铜铃舞

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
· 自然环境对土家族文化的影响  
· 论长阳土家族跳丧舞的文化构成  
· 试论恩施自治州的文化生态保护  
· 土家族 “过赶年”辩析  
· 武侠湘西是宣传湘西文化旅游的另一张名片  
· 命根子泥土  
· 鄂西土家族还愿仪式解读  
· 彭家寨乡土建筑的生态特征对未来建筑发展...  
   土家族文学“灵物母题”的叙事解读
   武陵山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生物农业多样性
   协作互动推进武陵区域一体化发展
   对构建中国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思考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探索民族地区跨区发展
   阿蓬江畔的村庄
   论湘西州旅游扶贫研究
   长阳民间吉祥图简释
关于我们 |  网站介绍 |  管理团队 |  申请链接 |  欢迎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大事记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2号楼6单元601室 
技术支持:北京比兹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QQ:649158369    邮箱:tujiazu@vip.sina.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鄂ICP备08100481-1号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130153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