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土家族文化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土家学林 》 艺术音乐
土家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由来

                          作者:李裴  信息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四川民歌(重庆成为直辖市后又称为重庆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曲调清新质朴,悠扬舒展,郎朗爽口;歌词蕴涵着劳动人民热爱家乡劳动,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四川乡土气息十足的表现形式深深感染了大家,以至传承了近60个春秋,成为家喻户晓的一首经典民歌。

   《太阳出来喜洋洋》的作者金鼓(原名:李犹龙),1917年生于重庆市梁平县。(现在定居上海,已96高龄)从小喜爱文学和音乐,热爱家乡生活,年轻时就写过许多四川民歌。其中最具有代表的就是这首《太阳出来喜洋洋》。

    这首歌是金老1942年创作的作品,曲子是根据当地民间小调(小时候常听当地人哼上几句)进行改编,最后填上歌词。在创作时,为了更好地适合大众演唱,在音域上只有6度,高、中、低音的歌手都能唱。另外,歌中掺入大量衬词“啰儿”“郎郎扯 匡扯”等是为了渲染锣鼓等打击乐器的热闹气氛。真正问世是在50年代,有一天,金老在和挚友著名歌唱家蔡绍序先生(也是四川出身)聊天时,由于对家乡的思念,蔡绍序先生突然提出想唱一首反映出浓厚家乡韵味的民歌,于是就请金老替他写一首,当时金老就把这首现成的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推荐给他,并在蔡绍序先生试唱的同时,金老还作了略微的修改。之后,一炮唱红了大江南北。

    1951年第一张唱片问世后,有人问过金老,为何曲作者栏里没有署上金鼓的名字?金老说:考虑到曲是根据当地民间小调改编而成,自己只是改编而已,为此,就要求唱片公司在出唱片时,曲作者栏里就写四川民歌或四川山歌,这就成了后来所有出版这首歌的出版物的统一标识:四川民歌;金鼓词。金鼓的名字也伴随着这首歌的闻名而闻名。

    1953年周恩来总理来上海视察时,在观看由上海市委在兰心大戏院举办的文艺晚会上,总理点的唯一一首歌就是《太阳出来喜洋洋》,也是晚会开场的第一首歌。高亢激越、热情洋溢的歌声,不仅打动了全场观众,也打动了总理,当著名歌唱家蔡绍序先生刚唱完,全场观众和总理一起站了起来,久久的掌声……但是,在文革期间,大多数的音乐作品无法正常与广大民众见面,因此在文革之后,《太阳出来喜洋洋》的作者金鼓老师的名字也被淡忘了。现在《太阳出来喜洋洋》已成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啰儿调”的代表作。

    《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歌词:

            太阳出来(啰  儿)   喜洋洋(欧   啷 啰),
            
            挑起扁担(啷啷扯  匡 扯)  上山岗(殴  啰 啰)。
            手里拿把(啰  儿)     开山斧(欧   啷 啰),
            
            不怕虎豹(啷啷扯  匡 扯)  和豺狼(欧  啰 啰)。
            悬崖陡坎(啰  儿)  不稀罕(欧   啷 啰),
            
            唱起歌儿(啷啷扯  匡 扯)  忙砍柴(欧  啰 啰)。
            走了一山(啰  儿)  又一山(殴   啷 啰),
            
            这山去了(啷啷扯  匡 扯)  那山来(欧  啰 啰)。
            只要我们(啰  儿)  多勤快(欧   啷 啰),
            
           不愁吃来(啷啷扯  匡 扯)  不愁穿(殴  啰 啰)。

                          (作者为《太阳出来喜洋洋》原创作者李犹龙之子)


相关文章
·土家族歌舞片《天上黄水》在石柱黄水大剧院上演
·谭先杰与协和妇产科有个约会
·谭先杰 从土家放牛娃到协和医生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八大举措促进民族文化活动开展
·石柱土家人喜杀年猪迎新年
·别有一番滋味的《太阳出来喜洋洋》
·董长兰 石柱土家族夫妻俩妇唱夫随尽孝
·徐浩斌 一幅书法藏52幅画
·《黄杨扁担》的记忆
·土家民歌《黄杨扁担》

版权与免责声明 | 进入论坛

 
图说分享
· 成臻铭
· 对铜仁冲出“经济洼地”的路径选择思考
· “官帽”背后的故事
· 试论土家文化传承与推广进校园探索
· 试论铜仁建府六百年的得失及未来之定位
· 酉阳土家摆手舞初探
· 永顺县朗溪乡王木村打洞溪发展现状的调查报
· 对贫困地区乡镇规划工作的调查思考

远山的呼唤

中国土家族经济文化研究协

八宝铜铃舞

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
· 自然环境对土家族文化的影响  
· 论长阳土家族跳丧舞的文化构成  
· 试论恩施自治州的文化生态保护  
· 土家族 “过赶年”辩析  
· 武侠湘西是宣传湘西文化旅游的另一张名片  
· 命根子泥土  
· 鄂西土家族还愿仪式解读  
· 彭家寨乡土建筑的生态特征对未来建筑发展...  
   土家族文学“灵物母题”的叙事解读
   武陵山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生物农业多样性
   协作互动推进武陵区域一体化发展
   对构建中国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思考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探索民族地区跨区发展
   阿蓬江畔的村庄
   论湘西州旅游扶贫研究
   长阳民间吉祥图简释
关于我们 |  网站介绍 |  管理团队 |  申请链接 |  欢迎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大事记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2号楼6单元601室 
技术支持:北京比兹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QQ:649158369    邮箱:tujiazu@vip.sina.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鄂ICP备08100481-1号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130153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