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土家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
|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实验小学德育课题组
一、“以土家文化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德育模式的内涵
1、土家文化的含义
土家文化是指土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总和。它包括土家族人民生产活动中创造的全部物质产品,以及创造这些物品的手段、工艺、方法等,如西兰卡普等土家服饰、土家罐儿茶等土家饮品……也包括存在于土家人们心中的心态、心理、观念、思想,如土家人信奉白虎、崇力尚勇、婚丧嫁娶等土家风俗……还包括土家人创作的文学、艺术等,如土家文化三件宝——山歌、南曲、巴山舞,土家族作家创作的诗歌、小说、散文、戏曲,以及广泛流传于土家族民间的土家俗语、谚语、歇后语、谜语、联语、笑话……
2、民族精神的含义
所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种具有社会主导意义的特殊精神现象,它积淀、升华于漫长的民族发展历程之中,孕育、凝结于丰富的民族文化母体之中,为民族成员广泛认同和接受,维系和推动着民族生存与发展。民族精神既是民族成员广泛认同的思想品格、道德规范、价值取向等的提炼升华,也是民族成员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审美方式等的集中体现。它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中华民族精神阐释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作为具体体现的一种精神。它使得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连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3、“以土家文化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德育模式的含义
“以土家文化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德育模式即是利用土家文化的精华——优质的德育资源,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使学生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品质。
二、“以土家文化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德育模式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1、土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文化从来是多元一体的文化,是以汉文化为主体,不断融合各民族的文化逐渐丰富发展起来的。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纽带,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民族文化是包括55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和汉民族的民间文化在内的,存在各民族人民日常生活之中的百姓的文化、世俗的文化。因此,土家文化是中华民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土家文化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
土家人勤劳、勇敢、富有聪明才智,他们世代在清江两岸生息繁衍,酝酿出醇香的土家文化,如古朴的民俗风情,优美的土家传说,富有哲理的土家谜语、俗谚、对联、笑话,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茶文化、酒文化;一代代土家文化名人在挖掘、整理土家文化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土家文化著作无不闪耀着土家人智慧的光芒。这些文化成果既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也是土家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资利用的重要资源。
我校学生生活在土家族聚居区,耳濡目染的是土家文化的浩瀚与厚重,而学生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具有一种特有的归属感和亲近感,那么,我们利用土家文化的精华来教育、影响学生,必将有助于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
3、“以土家文化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德育模式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若干意见》精神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是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高度重视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并把它作为战略任务提出,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高度自觉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利用土家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若干意见》精神的需要。
三、“以土家文化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德育模式的目标
实施“以土家文化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德育模式,使学生自幼就开始学习土家文化,接受土家文化的熏陶,培养对于本民族文化学习、欣赏、喜爱、继承的情感,继承土家文化体系的积极内容和优良传统,为铸造一生优雅人格打好基础。同时,学会以开放的心态面向现实、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为创造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奠定基础。
具体目标是:
1、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初步了解土家文化,热爱土家文化,并逐步学会扬弃的态度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2、以优质土家文化中的德育资源教育、影响学生,促进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指导自己做人、做事,走好人生路;
3、挖掘整理土家文化中的优质德育资源,形成德育资源库;
4、通过总结分析提炼,构建一个符合我校实际的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德育基本模式。
四、“以土家文化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德育模式实施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是对待我国乃至人类的传统文化的一条总的原则。我们要以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分析、筛选土家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凡对学生的品德发展有用的内容,就大胆吸收,有效地渗透于德育之中;反之,凡属于落后的、庸俗的、于品德发展无益的东西,我们则弃之不用。
2、实践性原则
以土家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没有现存的教材,其丰富的内涵全靠教师、学生去挖掘、收集、整理,因此,要注意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历访问、参观、游览、阅读的过程,在实践中感受土家文化的无穷魅力,在民族文化的遨游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3、主体性原则
“倡导建构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之一,因此,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观念,爱护学生对土家文化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导学生以自主性的探究或合作学习的方式获取品德认知,发展品德能力。
4、开放性原则
我们要善于打破教室空间的束缚,打破课堂40分钟的限制,既引导学生利用教科书学习品德知识,又广泛拓展品德发展的领域和空间,坚持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整合,在生活中发展品德,培养民族精神。
五、“以土家文化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德育模式实施的内容
1、土家故事。
组织学生看、讲具有教育意义的土家故事,引导学生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2、土家名言、格言。
组织学生收集、整理土家名言、格言,开展土家名言、格言背诵擂台赛,理解其含义,学习做人的道理。
3、土家习俗。
组织学生了解土家的风俗习惯,体会其礼仪,做文明的土家人。
4、土家名人。
收集土家名人的事迹,认识其精神,学习其品质,开展争做“土家小名人”活动。
5、土家文物。
引导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民族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
六、“以土家文化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德育模式实施的策略
1、直面土家读物
组织学生阅读有关土家文化书籍,特别是土家族作家创作,或是外地作家写长阳、写土家族的书籍,背诵优秀的篇目,如贺敬之的《长阳亦是我故乡》、彭秋谭竹枝词中的选篇、杨发兴的诗歌等。
2、各科教学渗透
在各科教学中,充分挖掘土家文化中的精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三维目标,帮助学生提高品德认识。
3、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在县博物馆、民俗文化村、清江奇石苑、长阳广场等地建立德育基地,定期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品德认知的内化。
4、组织特色活动
如开展讲土家故事、办以土家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
5、校园文化熏陶
在学校营造浓厚的土家文化教育氛围,如通过红领巾广播,讲述土家故事,讲解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介绍土家名人,办土家文化专刊,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
七、“以土家文化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德育模式研究的专题
1、班主任工作中以土家文化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实践与思考。(陈威)
2、以土家文化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德育载体育人功能的实践探究。(张华)
3、学科教学中以土家文化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实践与思考。(简灯炎、陈支益、覃宁彬)
4、以土家文化教育为主题的德育特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漆昌琼)
5、土家族聚居区小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彭新建、曾祥友)
执笔人:彭新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