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记忆中的龚滩 |
|
作者:雾锁山岚 信息来源:个人博客
 
在龚滩移民指挥部不经意间就住了三个月,常常用脚步丈量古镇和心灵的距离,打量古镇居民灯火一样的眼睛,审视那些老照片一样的老人,古镇,在我心里,就是一条操舟行水的汉子!
我开始用女人的基因来吸收它的慈祥,用土家人的肩膀来承受它的凝重,切实地感觉到:它不是画,而是1700多年历史画轴的筋骨。
乌江河岸的国画,在此做了一次精心的谋划;浪花尖上的故事,在悬崖峭壁上做了一次深情的回眸。1700多年,孕育的1700多个连珠,1700多篇辞赋,1700多枚与自然抗争的勋章。
于是,我闭上眼睛,一个飘逸着花白胡子的老人走来,太极拳开始在这里运动开来。绵里藏针,柔中带刚,舒缓而遒劲,澎湃而绵长。
小青瓦、马头墙、油亮的石板在我的脚下,是老船工拉纤号子的节奏,强烈的外在节拍始终在击打我的心脏,让生命奔流不息;会馆安静地整理着历史的喧嚣,是一方乡土气息的宣言;直白的窗户里,似乎还在流淌着爬坡上坎的汗水,保留着酸溜溜的劳动收获;永远湍急的河流,被新时代的游船编织着古老的梦想,于是,有几个女人一样嗲声嗲气的散文作品开始柔软着龚滩古镇的坚强。
我抗议!这终究是一条没有雕饰的长廊。
冉家朝门的太婆,总是在翻阅祖先的辉煌;夫妻桥边的青春,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人性;织女楼的少妇,放飞字的梦想,有了一丝想冲破乌江封锁的打算;三抚庙不必用钟声,一样敲打乌江岸边家族的灵魂。
寻找记忆的老人,把目光停留在沉重的打杵窝里。
时尚的墨镜,遮不住古铜色的门环。
这是一条不愿意喘息的河流撞击出的历史,是恬淡中有着民谣的传说。
小巷深深,可以感受到吴冠中的呼吸;石级层层,因为脚力的汗水转换成玉石一样的光亮;程潜来了,《桐子花开》;吴文来了,《安世敏》复活;杨光远用一支巨笔,书写《赵世炎》传奇的人生;刘威在这里严肃云霞展开,那是因为《疑案忠魂》,这是一条永远在上演历史的街区,一直都那样繁忙。
蓝天,被收藏在一个又一个的院子里午睡;云彩,被嫉妒的文人挤压在天井一样的邮票中发送着电子信息;楚国人来到这里,开始了乌江新的文明时代;秦国的勇士,更是书写了龚滩的中华音符。
绝壁上的五线谱。
英雄的乌江在这里牢牢地打了一个结。
走进这一段深邃的记忆,就是在寻找一个出发的基点,感觉踏实而舒展,是唐街,是宋城,是一批又一批的土家人和苗族人铸造敢于成就自己精神家园的摇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