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二仙岩高山湿地生态景区 |
|
信息来源:咸丰新闻网
恩施二仙岩高山湿地生态景区位于咸丰西部,距县城100km。东北靠茅坝,东南接燕朝,西南挨大路坝和重庆黔江区南海乡。四面悬崖峭壁,山顶宽阔平缓,如平地崛起的高原。二仙岩由南向北走向,南北长约7km,东西宽约5km,面积约36k㎡,由数十座小山丘组成。主峰海拔1701m,最低处海拔1469m,属亚热带亚高山草甸沼泽湿地,山上雨量充沛,水源丰盛,有山泉10余处,最大山泉一般流量为0。2m3/s。日照偏少,气温偏底,1月平均气温-2—-3℃,7月平均气温19℃左右。春夏多云雾迷漫天气,霜冻期较长,无霜期约260天左右。冬季多冰雪覆盖,高原气候十分浓重。山上为丘陵状态,馒头式的小山丘布满其上,春夏时草木丰盈,山花遍野,冬天则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景色迷人。土壤为泥炭累积岩溶洼地草甸土和石灰岩棕壤。
二仙岩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独特的自然生态,山上森林、水利资源丰富,森林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0%,树种主要有油松、华山松,盛产猕猴桃和天麻,其山间洼地主要为草甸植被,药材资源丰富。
新中国成立以后,县里组织附近农民上山开垦荒地,种植药材,成立二仙岩药材场。县林业局两次组织飞播造林,但收效甚微。1989—1991年期间,县委、县政府又组织大规模开发二仙岩荒地,发展烤烟。由于气候条件不适,后陆续退出。1990年代后期至本世纪初,县供销社及个体开发商又利用二仙岩的独特地理条件,在山上发展反季节蔬菜和发展乌龙茶、山药等小规模开发,获得成功。2005年,县林业部门聘请林业部有关专家、学者对二仙岩进行深入考察,经科学考察认定,二仙岩是今考察发现的极少见的泥炭累积中亚热带亚高山草甸沼泽湿地,具有很高的科考、观赏和保护价植。随后县委、县政府调整对二仙岩开发的方向和方针,积极退根耕还林、还草,实行保护性开发利用。现已申报为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并制定开发为湿地公园规划。
主要景点
双鼻洞:在二仙岩药材场西北山坡上,高、宽均为10m,洞内有涓流,有两个洞口,似鼻孔,故名。
六角洞:在二仙岩药材场东南,距杨家坪1。8km,高10m,宽15m,深70m,洞内有6岔,如6个角,故名。
大洞:在二仙岩药材场西南,距杨家坪2。2km,高7m,宽10m,深30m,洞较大,故名。
响水洞:在二仙岩药林场西南,距杨家坪3。5km,高20m,宽25m,深500m,洞内有水流,不断发出声响,故名。
滮水溪:在二仙岩药材场西南,源于罗家山,自东北向西南经大路坝掌上界村流入蛇盘溪,是由几条小溪汇聚而成,水流速较快,故名。在其溪中游,掌上界村南有咸丰六年(1856)丙辰大地震形成的小堰塞湖,面积约30亩,容量4万m3,因小如积水塘,故名小渗塘。
汹水溪瀑布:在二仙岩西南面,源于二仙岩半山腰的螃螃洞,水从洞口缓流20m后分岔跌落成瀑。上瀑成双,高约100m,两瀑间距约10m,左瀑宽6m,右瀑宽4m;两瀑跌落于半腰突出错石,后又汇成单瀑,单瀑高约200m,宽5m。整个瀑布高约300m,流量约在0。4-0。5m3/s左右,涨水季节,瀑布更大。由于瀑布落差高,瀑势急,响声如雷,瀑布背后山势险峻,两翼亦为陡峭大山,故称汹水溪瀑布。瀑布水下崖成溪,称汹水溪,汇入蛇盘溪。
板栗园水库:水库面积200亩,总库容70万m3,水面宽阔,库中岛屿众多。水库地势高,现已利用该水库水源兴修起水电站,水头落差800m,是目前全国第二高水头电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