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采夫 信息来源:梵净山旅游网
再一次站在梵净山的红云金顶上,我才真正体会到那句名言“无限风光在险峰。”美丽而多彩的梵净山有太多的东西感动于人的眼福,感动于人的内心,在金顶上,其实最美的是: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当然这是你的自由,在这样的境界里,你是完全自由的,从你身边飘过去的云是不会惊动你的,巍巍的梵净在云海之中,时而变得是那么的渺小,时而又是那么的巍峨挺拔,这样漂亮的景象在梵净山时时都在上影着,她是漂渺的,却又时时在现实中出现着。佛光是她的花环,因为是美丽而荣誉的花环,有太多的人希望看到佛光,哪怕是一瞬间都是美好的,人生中有太多的一瞬间都能足够让人感到满足,也许这就是知足者长乐吧。
曾经有这样的一个传说,在梵净山下的土家村里,有一对青年男女十分相爱,但因种种原因不能在一起,于是他们选择了离家出走,经历了他们简直无法想象的经难,最终来到梵净山上求佛,那时就连燃灯古佛也还没有来到梵净山开山建寺,但是悠悠的万米睡佛却早已经来到这里了,在这样的净土上,佛家的确是点化了青年男女,男的取名叫金顶,女的取名叫仙姑,他们终于修行成仙,化身为石,所以演变成了现在的红云金顶和蘑菇石,传说仙姑每晚都要梳妆打扮,金顶为了仙姑,花了百年时间打造了一个可以供仙姑梳妆的镜子,取名:月镜。金顶送给仙姑月镜之夜,满山的杜鹃花竟然神奇般的开了,仙姑并将梳妆的地方取名为月镜山了。我再次来到燃灯古佛前面,求证这些陈年往事,古佛无语相赠,走出大殿,凝视不远的金顶与仙姑,我不愿去想,他们遥遥相望多少年了,风雨中的那份坚守留下的年轮,足够证明一切,所以注定他们的过去成为传奇。
回首想想,爱情是什么,是风雨中的坚守?是无语的表达?是天长地久?还是千年等一回?也许是什么都不重要,也许结果只是一个结果,很多的时候,经历的过程比什么都重要,也许那个时代没有谁是谁非的概念,这样的时代在梵净山应该是延长了很久,至少在陶渊明的时代这里是这样的,因为在梵净山的确有个地方,“桃花依旧笑春风”,只是当年人不归。仙姑是智慧的,她的身边有太多的书,有人说那是经书,甚至说它是唐僧西天取经归来时路过此地白騳失蹄落在此地的经书,我想经书也罢,天书也成,都是智慧的结晶,也是天帝、是佛的恩惠,赋予了梵净山的灵魂,让一切变得如此的深厚,至今思来不仅仅是开卷有益,更是望而沉思,远古的传说是那么的深厚,如今,成形了数亿年的风景线,它的美,它的博大精深,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又如何能读懂呢!
这正如:我这样的凡夫俗子看梵净山一样,看山是山,也许永远达不到看它看山不是山极看山还是山的境界。上了梵净山我们走进了佛教圣地,我们都不一定与佛家有缘,但是佛家用净土招待了来自红尘来的你,那是接纳吧,那是没有反对吧,海纳百川吧。也是一个山风爽爽的月夜,我坐在月镜山上,大地在一片苍茫之中,除了山风没有什么,只有我在风景中享受着这份清静,打开酒瓶,喝上一口,体会一下醉翁之意不在酒吧,感受书山有路勤为径吧,平凡的人也有不平凡的快乐。
这里没有城市,远离了太多的烦恼与喧哗,是难得的,是快乐的,是超值的。也许这就是梵净山给人的另一种境界吧!我还是难以理解曾经第一位佛教高僧来梵净山的感慨,但是我仍坚持,我的理由,梵净山这三个字决对是他命名的。因为他能走进这里,在远古时代,那是智慧的选择,也是芸芸之间的注定,与天地同日的万米睡佛可以诠释这些,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佛家的博大精深。金顶与仙姑绎演世间的情感,是天地之鉴,日月同辉的万象伏隔,也是土家人追求爱情的坚贞不屈的体现。
月亮挂在不远的天空,照耀着这方净土,山风停了,一切都要沉睡了,我也该下山了,可是谁又愿意呢,不过美好的时光都是过得那么的快,有时快得没有太多的思考与准备。就好象此时,我看到了对面那座凤凰山一样,它让我也想,也许那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