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土家族文化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说天地
读彭学明长篇散文《娘》
                            作者:包晓玲  信息来源:土家文友


    噙泪读完彭学明的长篇散文《娘》,被他文中炽烈的亲情、深重的愧疚和无尽的忏悔所深深感动。母亲去世十年了,在这篇长文之前,他不曾写下一句怀念的文字。不是不想写,是写不出,不敢写。《娘》,是他第一次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念想。十余年积累的情感,深似海、厚如山,积压在心,默默发酵着,酝酿着,一旦敞开心怀,便如那江河的巨浪,崩塌的雪山,更像那地壳深处喷出的岩浆,强烈地撞击、揪扯着读者的心,令人震撼而荡气回肠,又让人哽咽而唏嘘伤怀。作者的浓墨重笔,饱蘸着对母亲的刻骨思念和“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锥心痛苦,那些从心底里流淌而至倾泻出来的文字,是对娘的无声歌哭,是对自己的无情诅咒,也是对当代湘西百姓生活状况的真实描摹。

    作者的娘,是一个朴素、平凡的湘西农村妇女,又是一个特殊的母亲。在那困苦的年代,为了儿女能长大成人,她几次改嫁,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多次濒临生活的绝境;她忍受屈辱,活得卑微,内心却无比强大。生活的磨难,没有泯灭她天性中的善良和厚道,也没有改变她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她对儿女无私疼爱、不求回报,她面对困境从不退缩,永不言败。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湘西女人的优秀品质和湘西母亲的伟大情怀。

    作者对母亲的追述和怀想,伴随着对自我的剖析和忏悔,而他艰难困苦、坎坷多舛的成长经历,又是湘西现实社会底层百姓生存状况的缩影。作品给我们展现的,是国穷,家贫,人们天天勤扒苦做也难以糊口,生活的重压吞噬了人性中的美好,露出它狰狞的面目。娘,为了养活儿女,忍辱负重、含辛茹苦,而儿子,却并没有真正懂得母亲的心、报答她的爱,等到他幡然醒悟的时候,娘却已经永远离开了儿女。

    其实,在朋友们看来,彭学明是一个孝顺的儿子,是母亲的骄傲,也是一个感恩重情的人。只有他自己,才真正明白他的任性和对不幸生活的怨恨,他的扭曲的情感表达方式,是怎样深深地伤害了母亲和其他的亲人。我想,作者最不能原谅自己的,是他让恨不能啼血喂儿的娘在他面前觉得亏欠,觉得惶惑,觉得是自己害儿子失去了父爱;作者最追悔莫及的,是没有更多的对母亲的陪伴,没有真正了解和满足母亲的情感需求。这是一个孝子的忏悔,而生活中那些打骂爹娘的忤逆不孝之徒,又该怎样面对自己的内心?

    作者在喧嚣的京城,在繁忙的事务中沉下心来,脱去名利场中的各种包装,直逼自己的灵魂。揭开封存已久的记忆、撕扯渐渐愈合的伤口,写下这一行行长长的、沉甸甸的文字。《娘》,是近年来散文界少有的泣血之作,也体现了作者真正的赤子之心。这是一部沉重的关于爱和亲情的作品,让我们每一个做儿女的人都想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反省自己对他们的情感表达方式;这更是一篇警世之作,让我们不要忘记那刚刚过去不久、民不聊生的困难年代,中华民族永远不能再走回头路了。

    让辛勤劳作的母亲,过上富足、舒心的日子,这是作者的心声,是读者的心愿,也能达成社会成员的共识。可是,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我们的父母想要的?儿女应该怎样爱自己的父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物质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可是,我们的爱呢?彭学明的《娘》,让我们停下忙碌的脚步回头看看,让我们在名利的追逐中静下心来,多想想爹娘,多尽尽孝心,多陪伴亲人,多去体验生活中的亲情和温馨。对亲情伦理的重新认知和发现,对社会道德的重新构建和完善,对复杂人性中向上向善力量的发掘和弘扬,对当代中国农村生活的直白描摹和深刻反思,使得《娘》这部最具个性化特点的散文作品,具有了普世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文章
·跳舞的手 
·湘西州召开文学界代表座谈会研讨作家彭学明新作《娘》
·土家族作家彭学明长篇散文《娘》出版发行
·彭学明 倾情写就献给母亲的祭文《娘》
·秋收散板
·彭学明
·彭学明
·彭学明 带着民族感情和乡土情结边走边唱

版权与免责声明 | 进入论坛

 
图说分享
· 中宣部、中国文联等五部门发出通知 开展以
· 清江岸边的追梦人
· 在他乡,想起细沙河
· 离乡途中,路过梦里的阿蓬江
· 一碗小面条
· 一颗小瓦针
· 跳舞的手 
· 《千禧民历》赋

阿蓬江畔的村庄

土家织锦

最回味充满父爱的那锅鱼汤

最忆土家过年时
· 栀子花儿开  
· 妹娃要过河——遥远而明亮的路  
· 《二嘎公走人户》土家生活搞笑小说(一)  
· 画家苦牛邓光明在国画创作中寻找个性  
· 中国红色文化大使邓超予出席红色文化传承...  
· 雷显平书法作品  
· 土家歌舞的一些表现形式 组诗  
· 杜李书写历史萦绕下的鄂西  
   土家文博人在美国办展览
   叶梅 珍视民族性带来的文化独特性和差异性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四卷由中国书籍出版社
   妹娃要过河——遥远而明亮的路
   罗福东
   《二嘎公走人户》土家生活搞笑小说(一)
   隘口与黄金村
   《土家织锦》树起土家织锦的历史丰碑
关于我们 |  网站介绍 |  管理团队 |  申请链接 |  欢迎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大事记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2号楼6单元601室 
技术支持:北京比兹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QQ:649158369    邮箱:tujiazu@vip.sina.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鄂ICP备08100481-1号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130153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