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土家族文化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土家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柱土家啰儿调

     时间:2006年  类别:民间音乐  地区:重庆

    编号:Ⅱ-15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一、简介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脉与长江交汇地带,在这里孕育、传唱的土家 儿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石柱土家" 儿调"因山歌唱词中有土家方言" 儿"而得名。歌词中七言四句式占多数,表达的内容都比较粗野直白。

    二、溯源

    石柱土家" 儿调" 与唐代巴渝地区广泛流传的竹枝词一脉相承,具有悠久的历史。有人人为" 儿调"有古代"竹枝词"遗风,被誉为"竹枝词"活化石。因便于即兴编词,富于生活情趣,唱起又朗朗上口所以流传面极广。

    三、艺术特色

    石柱土家族 儿调旋律简洁,每曲音域都在八度以内,腔中少有装饰,行腔起伏流畅,易于掌握,便于传唱。其调式多为徵、羽、商调式,既有传统曲目,又有现场发挥的即兴歌调。

    歌词句式大多为七字句,可即兴填词,现场发挥,酣畅淋漓地表达歌者的真情实感。有的歌曲调相同而词不同,颇有"竹枝词"遗风;有的歌词直白通俗,逼真地反映了当地土家人的生活、劳动、民风、民俗、情感和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内容,比较全面地记录了土家族的礼俗活动、生存状况及民族文化演变过程。

    儿调音韵淳朴而浓郁,特别是 儿调中大量地运用" 儿"、" 儿 "、" "等习惯性方言衬词,使曲子音调与当地土家族方言的四声声调紧密结合,率真地表现了土家人乐观、豁达、睿智、幽默的性格,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在长时期的传唱中,形成了内容丰富多样、曲调简洁多变、乡音乡韵浓郁的独立的民歌歌种,包括生活歌、山歌、情歌、对歌、诙谐歌、号子等类别和难以数计的曲目。

    蜚声海内外的《太阳出来喜洋洋》就是石柱土家族 儿调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歌词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打柴生活即打柴人的精神和情趣,以"太阳出来"起兴,用"上山岗"点题,其中"啷啷扯,匡扯",是全首歌词的最精彩之笔。因"扯"在四川方言中读作"cai",所以实际上是一句仿念锣鼓敲打的象声词,它夹在下句的中间,一是歌者借此给自己的歌声作"伴奏",二是表现了他此时此刻昂扬兴奋之情。衬词对于民歌的表现力及其风格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像这首"樵歌"使用这么特殊的衬词(实质上它是一句"锣鼓经"),并发挥了这么特殊的艺术表现力,实在是罕见的。这首歌的曲体为上、下句结构。上句4小节,处于音区的高位置上,下句6小节,先抑后扬,与上句相呼应。仔细分析,下句前3小节实际上是上句前3小节的下五度变化移位。全曲音域仅五度,篇幅虽然短小,却有层次感,讲究逻辑,富有对比,因此也成为一首在专业舞台上常唱不衰的精品。

    此外还有《长年歌》、《怀胎歌》、《小情郎》等曲目。

    四、传承意义

    儿调内容丰富多样,曲调简洁多变,乡音乡韵浓郁并具有考证巴渝历史和探索民歌的重要价值。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境内尚有三百多人能唱" 儿调",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演唱者越来越少。据初步调查,现在只有大约七十人能唱了,这些歌手年事已高, 儿调的传承面临困境,已濒于灭绝。


相关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进入论坛

 
图说分享
· 论民族地区记者的全局性思维
· 文化部信息化发展纲要
· 永顺老司城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撷英
· 彭祖秀 土家族哭嫁歌传承人(国家级)
· 彭善尧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传承人(国家
· 彭南京 土家族毛古斯传承人(国家级)
· 数字科技让公共文化服务“结网生根”
· “土家山歌”助推沿河县旅游产业迸发活力

撒叶儿嗬

茶山四季歌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土家族打镏子
· 中国特色网络文化与时俱进 蓬勃发展  
· 土家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文化发展急需资金投入吁请更多买单人  
· 恩施民俗文化开发利用的思考与对策  
· 土家族梯玛歌  
· 试论湘西州招商引资工作  
   湘西州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铜仁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纪实
   恩施州19人成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亮出中华文化的身份证
   利川龙船调从文化符号到发展品牌
   土家文化为湘西里耶古城增添活力
   沿河土家山歌响彻云天外
   张家界三千奇峰八百秀水
关于我们 |  网站介绍 |  管理团队 |  申请链接 |  欢迎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大事记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2号楼6单元601室 
技术支持:北京比兹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QQ:649158369    邮箱:tujiazu@vip.sina.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鄂ICP备08100481-1号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130153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