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土家族文化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土家遗产 》 传承人
孙家香的土家族故事
作者:曹春香  信息来源:土家学林

 
    《孙家香故事》是由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萧国松老师采集整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一本集口头、语言艺术和浓郁民族特色于一体的-----土家族故事集。
 
    孙家香老人家住长阳县都正湾镇杜家冲村四组,她的故事集里三百多个故事颇具鲜明的土家族特色,尤其独具爱憎分明、机智勇敢、勤劳善良的性格特点。
 
   从《孙家香故事》看土家人的语言特色
 
   《孙家香故事》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土家方言,这一方面是整理者较好地领会和维护了它的原貌,另一方面是孙家香老人讲述故事的语言把汉语与土家语进行了巧妙地融合。
 
    如《瘪古是盘古的妈》中把傻子叫“撞膀”,把开垦荒山叫“烧火田”,《鳌鱼把地顶起》中把蚯蚓叫“曲鳝子”,《女人国》中把乳房叫“妈子”,把骂人叫“噘人”,《毛铁磨成锈花针》中把女子出嫁叫“交番”,《阿弥陀佛》中把乞丐叫“讨米佬”,《张天师》中把农具或餐具叫“家业”,《彭祖》中把吹牛、说大话叫“日白”,《朱氏割肝》中把毒药叫“闹药子”,《媳妇弄草包包面给婆婆吃》中把生病叫“不好”,《三姊妹》中把连累叫“带行”,《雷打朱神仙》中把外婆叫“家家”,把棺材叫“枋子”,《土地老爷借猫》中把老虎叫“老巴子”,《薛蛮子》中把木料叫“料当”,《秦雪梅和商公子》中把怀孕叫“有占”,把未婚女子叫“齐衩姑娘”,《人吃人的地方》中把人变瘦了叫“拖倒”,《王老修桥》中把人的腿叫“胯子”等语言全是土家族语言的痕迹和特色,这些语言的丰富内涵和特有功能是土家族人民生活的真实反映,也使这些语言增添了故事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孙家香故事》中的故事我几乎全看了,给我的感觉是整理者确实保持了故事的原汁原味,我们不妨来剖析一、两处。如《农人打猴子》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只猴子横直吃一户人家的苞子”,句中的“横直”可当“长期”、“一直”等意思讲,若用这两个词中的任何一个词把“横直”换下来,那土家味就逊色多了。再如《胡端公全嫁》中的一句“打得他清喊怪叫”,句中的“清喊”可当“高声喊”或“大声喊”等意思讲,若用任何一个词取代“清喊”就失掉了土家人的那种“土”味,可想一个民族的语言特色有着无穷无尽的研究价值。故事之所以能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除了孙婆婆有惊人的记忆之外,更主要是层层大山把这些故事封存下来,没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
 
     从《孙家香故事》看土家人的性格特点
 
   《割牛草的遇到老巴子》,讲的是一个割草的人遇到一窝老巴子儿,便用刀把小老巴子们的头全割下来,大老巴子捕捉食物回来时,发现它的儿都死了,气得又是刨土,又是啃树,眼见一棵大树快要被啃断了,吓得躲在树上的割草人忙生一计,把大老巴子气死了,这个故事不仅说明土家人有粗犷的一面,而且还足智多谋。
 
    《一个伢子和两个鬼》,讲的是一个小孩在屋里照门,来了两个鬼吓唬他,小孩虽有些怕,但灵机一动说:“我爹打鬼,我妈烹鬼,我吃鬼”,两鬼一听,掉头就跑。这则小故事说明土家小孩同样机警过人。
《新媳妇杀强盗》,讲新婚之夜,新媳妇听见有人在挖她家的墙,她知道是强盗来了,便拿了一把菜刀,蹲在被挖的墙边,墙一挖穿,一个脑壳伸进来,她一刀砍下去,强盗的脑壳掉了,一个小脚女人竟如此胆大,勇敢,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一个媳妇对付八个强盗》、《人和老虎比英雄》等故事,无不反映了土家人机智勇敢的鲜明个性,大多为惩恶扬善,带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老虎脚上锥了刺》,讲一个女夜晚在灯下做鞋,老虎把一只脚从门缝伸进来,妇女起初很害怕,但她发现老虎除伸进一只脚外,并无其它恶作之为,再仔细看时,发现老虎脚上锥了一根刺,已经肿了,妇女便用针把老虎脚上的刺拨了出来。
 
     《老巴子谢接生婆婆》,讲一个母老虎快要生产了,公老虎便到郑婆婆家刨门,郑婆婆问老虎:“你是要吃我就摇三下头,是求我帮忙就点三下头”。老虎点了三下头,郑婆婆开门,老虎给他作了个揖,就伏在地上,郑婆婆骑上虎背,老虎一口气把郑婆婆驼到树林中的老虎窝,郑婆婆一看母老虎气短临危,她帮老虎把胎位摸正,母老虎顺利产下了一窝儿。类似的十多篇关于老虎的故事,无不突出土家人勤劳善良的美德。土家人亲切地称老虎为“老巴子”。故事中的“老巴子”威猛神奇却又和善亲切,通情达理,同人类和谐共处,相敬如宾,这得追溯到土家远祖时代,传说土家先祖廪君死后化为白虎,因而土家人崇拜老虎有一定的文化背景,而孙家香讲述的诸多虎的故事,正烙上了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鲜明印记,故事中的老虎已超出动物虎的常态,表现了土家儿女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孙婆婆口述的三百多个民间故事,反映了她对民间艺术的广泛兴趣和得心应手的驾驭能力,她讲述的故事一是以童话故事居多,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清香,二是在用细幻想编织的艺术世界里,洋溢着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精神,三是故事的语言通俗流畅,曲折动人,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孙家香故事》的诞生被《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大公报》等近十家新闻单位作了报道,华中师大文学院把孙家香老人作为“我国第一位杰出女故事家”列入国家级课题《民间故事传承人》的重要研究对象。正如海外著名民间文艺学家谭达先博士所说:“此书的学术质量、科学价值很高,可以说是当前中国故事作品集最杰出的成果之一,在整理与推广上立了新功。”
                                            
 

相关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进入论坛

 
图说分享
· 论民族地区记者的全局性思维
· 文化部信息化发展纲要
· 永顺老司城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撷英
· 彭祖秀 土家族哭嫁歌传承人(国家级)
· 彭善尧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传承人(国家
· 彭南京 土家族毛古斯传承人(国家级)
· 数字科技让公共文化服务“结网生根”
· “土家山歌”助推沿河县旅游产业迸发活力

撒叶儿嗬

茶山四季歌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土家族打镏子
· 中国特色网络文化与时俱进 蓬勃发展  
· 土家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文化发展急需资金投入吁请更多买单人  
· 恩施民俗文化开发利用的思考与对策  
· 土家族梯玛歌  
· 试论湘西州招商引资工作  
   湘西州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铜仁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纪实
   恩施州19人成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亮出中华文化的身份证
   利川龙船调从文化符号到发展品牌
   土家文化为湘西里耶古城增添活力
   沿河土家山歌响彻云天外
   张家界三千奇峰八百秀水
关于我们 |  网站介绍 |  管理团队 |  申请链接 |  欢迎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大事记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2号楼6单元601室 
技术支持:北京比兹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QQ:649158369    邮箱:tujiazu@vip.sina.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鄂ICP备08100481-1号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130153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