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土家族文化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土家遗产 》 传承人
刘代娥 土家族织锦技艺传承人(国家级)

  信息来源: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刘代娥系家族世代传袭。她十二岁时便跟着祖母彭妹学织锦,进入初中后便跟着大姐刘代玉学织锦,1978年高中毕业后便在家从事专业织锦,授三妹刘代英为徒,成为以土家织锦而闻名于湘鄂黔渝边区的刘氏三姐妹。1981年至1985年刘代娥应聘在湘西州花垣县民族织锦厂带徒授艺,先后授艺徒20多名。1987年3月应聘在张家界市担任工艺技术指导,传授艺徒10多名。1987年4月至1990年回村创办“龙山县捞车河土家织锦厂”,员工达16O多人,其中经她口传心授的织锦艺徒达32人。1990年至1995年与湘西自治州轻工局工艺美术研究所合办试制工场。
                                                                   
    技艺特征 

   土家织锦历史悠久,从秦汉至唐、宋、元、明,史籍上曾有寅布、斑布、溪布、峒布、贡锦等称。这是一种极其古老的民间手工技艺,或经纬皆丝,或丝经棉纬,在古老的斜织机上采取通经断纬、反面挑织的方法织成。其工艺独特,织造精细,以绚丽多彩而著称,以设色浪漫而见长,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纹样构成的题材内容及色彩运用的形式法则上。其图案有以动、植物为题材的,有以天象地舆及日常生活用具为题材的,亦有寓意吉祥及受汉文化影响的字画类。在构图中多以菱形、横式长方条形、斜式交叉等表现手法,组成几何形图案,以抽象而显其神韵。其图案十分丰富,仅流传在龙山洗车河流域的传统土家织锦图案就达160多种。

   刘代娥生活在“女勤于织、户有机声”土家织锦之乡,从12岁开始学织锦,在40年的织锦生涯中,她师承祖传,又能博采广积,仅她搜集收藏的土家传统织锦就有100多幅。她功底深厚,工艺精湛,所使用的原料仍按传统工艺丝经棉纬或经纬皆丝的要求精心制作,显得精密细腻,很受市场欢迎。 
                                                    
    个人成就
 

    其个人成就主要表现在传承、发展和传播等方面,在传承方面,经她在本乡及花垣、张家界等地口传心授或指导生产的土家织锦青年艺徒达100多人。在发展方面,她坚持博采广集,在继承中求创新,其产品形式新颖而不失传统,品种多样而宜时尚,故能独树一帜,受到专家和研究机构的好评。在传播方面,经他复制的100多幅土家传统织锦被贵州民委、湖北民委和湖北民院作珍品收藏,湖北民院和吉首大学都以她的“捞车河土家织锦工艺坊”为点,在捞车河建立了田野文化研究基地,取得了很好研究效果。2006年5月下旬,国家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陈兴国、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学术部主任卢莹、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织锦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宝林、清华大学教授林乐成、梁任生等在龙山考察土家织锦时,对刘代娥给予了高度评价。 
         
    主要代表作品及作品展览、演出、收藏、交流、出版和获奖情况
   
    作品《岩墙花》、《船船花》等土家织锦1990年在湘西自治州民间工艺美术大赛中获二、三等奖;她设计、制作的土家织锦服饰、挑花服饰1998年在昆明举行的“中国民族服饰博览会”上获优秀展品奖;2005年10月至12月刘代娥参加了湖南省工艺美术理论培训;2005年12月18日至20日参加了在长沙举行的“湖南省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会议”,并荣获突出贡献奖。

    2006年6月9日被龙山县人民政府授予“土家织锦优秀民间工艺师”职称;2006年12月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织锦专业委员会授予“土家织锦工艺大师”称号。2007年1月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鉴编辑委员会认定为“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生平和作品已入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通鉴•杰出传承人卷》。2007年3月14日被湘西州人民政府授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2007年4月被龙山县人民政府授予“龙山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


相关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进入论坛

 
图说分享
· 论民族地区记者的全局性思维
· 文化部信息化发展纲要
· 永顺老司城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撷英
· 彭祖秀 土家族哭嫁歌传承人(国家级)
· 彭善尧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传承人(国家
· 彭南京 土家族毛古斯传承人(国家级)
· 数字科技让公共文化服务“结网生根”
· “土家山歌”助推沿河县旅游产业迸发活力

撒叶儿嗬

茶山四季歌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土家族打镏子
· 中国特色网络文化与时俱进 蓬勃发展  
· 土家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文化发展急需资金投入吁请更多买单人  
· 恩施民俗文化开发利用的思考与对策  
· 土家族梯玛歌  
· 试论湘西州招商引资工作  
   湘西州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铜仁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纪实
   恩施州19人成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亮出中华文化的身份证
   利川龙船调从文化符号到发展品牌
   土家文化为湘西里耶古城增添活力
   沿河土家山歌响彻云天外
   张家界三千奇峰八百秀水
关于我们 |  网站介绍 |  管理团队 |  申请链接 |  欢迎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大事记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2号楼6单元601室 
技术支持:北京比兹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QQ:649158369    邮箱:tujiazu@vip.sina.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鄂ICP备08100481-1号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130153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