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土家族文化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土家人在外
彭继宽 土家族文化研究的拓荒者

                                         信息来源:中南民族大学校友网


     彭继宽,男,土家族,湖南古丈县人,1937年生,中共党员。1994年任湖南省民委副主任,1996年1月增补为湖南省七届政协委员及常委。兼任湖南省民族研究学会会长及全国土家族经济文化研究协作会副理事长。曾任省民委副处长、省民族研究所所长、省民委古籍办主任等。兼任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民族研究学会会长以及全国土家族经济文化研究协会副理事长等职。

    彭继宽是著名的土家族研究专家,长期致力于民族民间文学与民族古籍文化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先后整理发表民间故事及歌谣110多篇,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同时主编、合编、整理出版了多种学术专著与古籍。1988年与姚纪彭合作了土家族史诗《摆手歌》,获全国优秀民间文学作品二等奖;1989年与姚纪彭合作主编的《土家族文学史》,获湖南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南民族大学科研成果一等奖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佳作奖;1990年与他人合作编著的《湘西歌谣大观》(上、下集),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1990年参加了《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的编写;1993年与彭勃合作整理出版了土家族抒情长诗《哭嫁歌》;1994年主编与撰写了《中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百科全书》。其个人简历已被《中国专家人名辞典》(5卷)、《中国文艺家传集》(3卷)、《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家辞典》、《当代湘籍著作家大辞典》和《湖南当代文艺家传略》等辞书收录。
与土家族研究结下不解之缘

    1957年,彭继宽来到了当时为中央民族学院武汉分院的中文系学习。出于对本民族的兴趣和热爱,彭继宽在大学时就下定决心:要为土家族研究做点什么。

    1958年,中宣部开展编写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史工作。湖北省委宣传部组织了土家族文学艺术大调查,武汉高等院校参与其中。当时还在读大二的彭继宽毫不犹豫地参加了调查队。在几位老师的带领下,彭继宽等人奔赴鄂西、湘西土家族地区10几个县,对土家族文艺进行调查。他们深入到民间和当地群众座谈,收集了土家族文学、民歌、音乐、舞蹈和语言等大量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彭继宽回忆说:“当时是大跃进时期,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当地老百姓不愿和我们过多的交流,于是我们就努力说服他们。调查的地区都处于偏僻的山区,为了走访不得不走数里崎岖不平的山路。”调查回来之后,为了使资料尽快得到整理,在老师的带领下彭继宽他们马上投入到资料的整理中,参与编写了《土家族文学艺术史》(初稿)和土家族民歌。

    彭老现在回忆仍然感慨万千地说:“这次调查使我发现,土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丰富文化和历史的民族,但是随着土家族的同化,我深刻觉得对其作一个细致的收集和总结非常有必要。可以说,正是这次调查使我和土家族文学艺术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真正踏上了土家族研究之路

    1961年,彭继宽从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从此,彭继宽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土家族文学艺术事业。

    在湖南省民委,彭继宽在文教科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在1961年底,中宣部提出了各民族都要编写文学史要求。这样彭继宽被抽调参加全省民族民间文学大调查。彭继宽又一次开始了自己的土家族文学艺术之缘。
    彭继宽作为调查组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在4年的时间里,他带领调查组深入湘西土家族地区,最后搜集了几百万字的资料。后来经过1年时间的整理,他们写出了30万字的《湖南土家族文学概况》初稿。
    彭继宽说:“这是我参加的第二次大型调查活动,因此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扩大和丰富土家族的各种资料。”经过两个调查,彭继宽深感土家族文学艺术的魅力,他与土家族文学艺术结下的不解之缘更紧、更深了,从此彭继宽真正踏上了土家族研究之路
                       
          土家族研究的一件幸事

    “文革”期间,彭继宽受到批判,被扣上了封建复古、搞资本主义复辟的大帽子,被下放到工厂接受工人再教育,土家族文学史的编写工作被迫中断。1979年,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和国家民委在昆明召开了全国文学史编写工作会议。大会要求湖北省与湖南省共同承担关于土家族的部分,彭继宽参加了这个会议。“又可以回到了自己热爱的文艺研究事业中了!文艺的春天到来了!”
    回到湖南省民委,彭继宽在仓库里整理档案的时候,无意中在一个小角落里发现了以前到各地辛辛苦苦调查回来整理好了的资料,而且资料与各种档案混在一起。但彭继宽仍然激动地说:“这些资料是多么宝贵啊!其中凝聚着我们每一个人数年调查的汗水和仔细整理的泪水。”
    出于对土家族的热爱和对研究的执着,彭继宽像是找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孩子一样兴奋不已。他说:“对别人来说,那些可能是一堆废纸,可是对我们来说,那可是太宝贵了。我感到非常庆幸,这些资料没有被付之一炬。”为了让近2000万字的宝贵资料永远保存下来,彭继宽将这些资料通通归类存档。回忆到这些,彭继宽仍然高兴地像个孩子,他说:“后来这些资料为我们的研究又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的!”

          为土家族研究笔耕不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彭继宽对土家族文学艺术事业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广泛搜集资料,深入实地考察,笔耕不辍,成果累累。

    1985年,他联合湘鄂川黔四省从事土家族研究的专家学者,花了四年时间,编写了一部40多万字的《土家族文学史》,对几千年来土家族文学艺术进行了第一次的全面总结,成为土家族文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该书获得湖南省首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南民族学院科研成果一等奖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优秀成果佳作奖。1988年,彭继宽与他人合作,记录、整理出版了40万字的土家族史诗《摆手歌》一书。该书荣获中国民协民间文学优秀作品二等奖。

    据介绍,彭继宽保存有国内研究土家族的科研成果(书籍)就达120余种。1988年以后,经他主持和参与编辑出版的民族古籍就有《梯玛歌》、《哭嫁歌》、《琵琶歌》、《侗款》、《侗垒》、《苗族古老话》、《板塘苗歌》、《历代土家族文人诗选》、《历代苗族诗选》、《湘西苗药汇编》等20余种,共600多万字,为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9到2000年,他先后参加了《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辞典》、《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百科全书》、《湖南省志·民族志》、《土家族摆手活动史料辑》、《中国民族》和《湖南少数民族文学史》等书的编写。其中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湖南少数民族文学史》,弥补了当时湖南还没有一部全面系统、客观如实地评介湖南少数民族文学史专著的遗憾。

    1999年,彭继宽退休以后,仍然笔耕不辍,相继编写和出版了6本书。2006年7月,彭继宽的新书《土家族传统文化小百科》(31万字)也将出版。谈到这些,彭继宽说:“我是非常热爱土家族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在土家族的同化是非常快的,但是土家族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为了向全世界人民全面的介绍土家族,我很愿意将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土家族研究事业上。”

    彭继宽白晰清癯,文质彬彬,一副和善儒雅的学者形象,平易近人,让人生敬。彭继宽退休后本可在家享天年之乐,但是出于对土家族的热爱,彭继宽在学术研究上仍然身体力行、不辞辛劳,亲自挂帅,给世人留下弥足珍贵的财富。彭继宽学识渊博,著书立说,广征博引,犹恐挂一漏万,踏踏实实的做学问,干实事,更是让人敬佩。

    现在,彭继宽还经常被邀出席各种学术会议,积极为湖南省政府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出言献策。


相关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进入论坛

 
图说分享
· 廖汉生与贺龙电站
· 土家族开国将军廖汉生红军长征时期的思想政
· 邓君蕊 传播土家族文化的“校园大使”
· 杨军 创新丰富多彩的恩施土家族民歌和民
· 钟飞 回报桑梓开创旅游扶贫新模式的巾帼
· 彭英生 土家猴儿鼓王用鼓舞诠释苗族风土人
· 李克相
· 孙清彦与“惊涛拍岸”摩崖

田隆信 土家音乐是我一

杨正午 土家山寨走来的

谭学聪 将土家族文化传播

潘光旦 土家族与古代巴人
· 向仍旦  
· 漫说杨盛龙有关湘西散文的创作  
· 李小琳 回到魂牵梦萦的奶奶家乡酉阳  
· 向云驹 论“文化空间”  
· 萧洪恩与土家族哲学研究  
· 谭继文 五十年一觉石头梦  
· 谭继文的画 生活的孕育与启示  
· 单海鹰 土家民间工艺绘新图  
   邓超予 为传承和弘扬土家族文化做贡献
   开国中将廖汉生与十世班禅大师
   彭剑秋 土家族文化的守望者
   土家姐妹将建土家族医药治疗不孕症基地
   土家族籍全国政协常委田岚的时代风彩
   杨再平 刻骨铭心的城乡差别情结
   周水秀 土家山乡的平安守护者
   袁仲由 为民族宗教工作续写新篇章
关于我们 |  网站介绍 |  管理团队 |  申请链接 |  欢迎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大事记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2号楼6单元601室 
技术支持:北京比兹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QQ:649158369    邮箱:tujiazu@vip.sina.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鄂ICP备08100481-1号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130153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