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团结网
土家族打溜子是湘西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它是音乐学中音色旋律学研究的极其珍贵的原生态物象标本。它主要分布在我州酉水流域土家族聚居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4县。土家族“打溜子”广泛用于土家人节日喜庆、婚嫁迎娶、新居落成、舍巴摆手等民俗活动场合,是土家人聚集地区广泛流传的民族传统打击乐合奏形式。演奏形式分“三人溜子”、“四人溜子”、“五支家伙”三种,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涌现出大批“打溜子”民间艺人,罗仕碧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931年,他出生于永顺县石堤镇落月洞村土家山寨。落月洞村四面环山,中间有一大片坪坝,地势开阔。 他13岁跟随伯父罗玉轩学习“打溜子”,乐器有大锣、马锣、头钹、二钹,如果是“五人溜子”的话,需配一只土唢呐,将吹打结合。虽然他读书不多,但学艺很有天赋,溜子曲牌是以“口传、心授、操手”来传承。他天资聪明,学艺不久,就熟练地掌握了古老的记谱方式———“工尺谱”,工尺谱中,音的高低是用“上尺工凡六五乙”七个汉字及其变体来标记的。根据目前一般的唱法,它的音高关系与简谱的1 2 3 4 5 6 7相同。
他年轻时,有一次,边走边吹唢呐,没留神被脚下的石头绊了一下,从二米多高的坎上摔了下去,摔断了左手,他吊着一只手在那里吹奏唢呐。堂兄碰到他,嬉戏他说:“你不如改名叫罗仕块(吊着手的意思)算了”。从此,他的名字就变成了罗仕块,大家倒把他的真名忘记了,说起罗仕块的痴劲,四乡八里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常常一个人在田头地角练习唢呐,他吹奏的唢呐音色高亢、明亮,特别是循环换气技巧,更是运用自如,成为当地的王牌唢呐。
1957年3月,他进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观摩汇演大会,当时把湖南省的打溜子节目放在第一个表演,他感到有很大的压力,带队领导安慰他:不要紧张,唢呐平常怎么吹,到台上也怎么吹,就把北京的舞台当作你家的坪坝,台下的观众当作一片庄稼。当他走上北京大剧院的舞台,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人群,他还是感到了心跳加速。等他手指搭上了唢呐孔,丹田有一股气直冲而上,一曲高亢明亮的唢呐声奔涌而出,其演奏的《将军令》,犹如万马奔腾,那激烈昂扬的气势,扣人心弦。《安庆》那欢快的心情,奔放的旋律,载歌载舞,把丰收的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获得观众热烈的掌声,被评为优秀节目,在怀仁堂受到了周恩来、朱德、贺龙、董必武、宋庆龄等中央领导的亲自接见。他所演奏的曲目也成为了经典曲目。
1958年他被招工到株洲铁厂,走之前他把唢呐放进行囊,他走到哪里,唢呐带到哪里,一刻不离身。“大跃进”年代,哥嫂在饥饿中离世,他不得不回来,而他带回来的,也只有一把唢呐。在那饥饿年代,人们在劳作之余,总是躺在床上以节省体力,而他在残阳如血的傍晚,坐在屋前的草地上,吹奏着唢呐,沉浸在清寂中,悲凉的唢呐声弥漫了夜色。
他在劳作之余,把大儿子、二儿子叫到一起,传授他们学习打溜子、吹唢呐。打溜子演奏时四人站立,头钹对二钹,马锣对溜子锣,围成半圈演奏。演奏时,五种乐器以马锣为中心,头钹二钹交错敲击,溜子锣适时插入,巧妙配合,将各类乐器的技巧融于一体,并充分发挥每件乐器的演奏技艺。可以打奏出轻重缓急有序、抑扬顿挫有节,神韵兼俱的优美曲牌,打溜子曲牌据传有五百多首,目前流传的尚有一百多首。唢呐在多数场合是用作伴奏乐器,在舞台上也可以独奏。唢呐的有些曲牌既是伴奏曲,又是独奏曲,乐曲结构完整、寓意深刻,表现力极为丰富。大儿子继承了他的溜子衣钵,二儿子继承了他的唢呐绝技。
2007年,由于他高尚的艺德,精湛的技艺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土家族打溜子代表性传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