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土家族文化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土家风情 》 岁时节令
社巴日

                          作者:彭英子  信息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土家族的盛大节日“社巴日”。由来已久,但起于何时,源于何代,却鲜为人知了。由于史科无记载,只是代代相传,沿袭至今。追根朔源比较困难。居然如此,还得从“社巴日”三个字说起,逐现其真义,或更接近真义一些。“社巴日”的“社”,至少在2002年以前,在各种文本记载或书写中,都用这个“社”字,而这个“社”确系汉字,“社巴日”中它是汉字意义或是代表土家语的记音呢?笔者学浅识短,不便妄下结论。但我总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大熔炉,都是炎黄子孙,各民族文化包容相应,语言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语中有不少的少数民族语和地方方言,少数民族语中更是借汉语的多。不仅相互借用,而且古汉语和土家语在很多词语上相通的,如:人:土家语lō,古汉语也叫“倮”。牛:土家语为wú,古汉语也叫“物”,猪:土家语为zī,古汉语叫“彘”。血:土家语为mīe,古汉语叫“衊”等。“社”当属相通的。《辞海》3610页社③祀社神。《礼记月令》:“命民社。”“引伸为祀社神的节日,如春社、秋社。”从这里可以看出,社即有节日的意义。“社”作为节日,这一天人们聚集一处,为了抵御寒冷,烧火取暖,男女老少谈笑风生,烧烤着猎物,咀嚼食品,津津乐道。每当夜晚,在大宗火把的照耀下讲述着采果子的快乐与捕猎惊险。有的手舞足蹈,模仿当时的艰辛经过,惹得众人的欢笑。这就叫“社火”。“社火”一词始见于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载:“有社火呈于露台上。”《辞海》3610页,社火:旧时在节日扮演的各种杂戏。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轻薄行歌过,颠狂社舞呈。”自注“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不言而喻,社火即节日之火,或节日的照明之火,含有民间自误自乐的内容。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文化,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升华。在“社”节日这天,人们以民族或地域性的集在一起,祀神祈福保平安,风调雨顺呈吉祥。把平时自误自乐的内容带到现场共大家分享,久而久之,成了不约而同常规内容和形式。即小部分人演,大部分人看的内容与形式,这就是戏。因为在“社”节日这天演的,就叫“社戏”。《辞海》3611页第四条。“社戏:旧时某些地区的农村中春、秋祭祀社神(土地神)所演的戏,用以酬神祀福,一般均在庙台或野台演出。”

    解决了“社”的含义“节日”后,接着来分析“巴”字,认识“巴”的本来面目。“巴”土家语中是看的意义。汉语中“巴”的第四种解释的意义也是看的意思:如“巴望”即“看望”。在汉语和土家语中也是相同的意义。土家语和汉语有着不解的缘,远源相通啊。有的词在汉语中现在只用一半,另一半脱落了,而脱落的恰好在土家语中使用。如:躲掖:即躲避掖藏的意思,但汉语只用前半部躲,土家语则用的“掖”。伫立(矗立)汉语常用“立”后半部分,而土家语恰用前部“伫”。賨借:汉语只用借,而土家语保持“賨借”同用,用賨的时间多一些。还有“物集板仓”指的集中物质存放的仓库,汉语省了前半部分,而土家语全用。又如:“下达”汉语是往下的意思,土家语仍保持了“达”,表示下去。“巴望”同样是这一类型。总而言之,“巴”就是看。
日(读音不卷舌)土家语是做的意思。

    “社巴日”三个字连起分析:“社”是节日,“巴”是看,“日”是做。按土家语思维逻辑译成汉语为:“节日看的做”。(土家语中没有演这个词,只有“日”,其实节目也是先做出来的,再表演的。)关键是“看的做,”看什么就做什么,做什么?做看的。按汉语句式为“节日做看的”,这些看的内容远古时代,没有电影电视、没有批斗大会。只有做自娛自乐的东西,让大家看,把生产生活中的捕鱼狩物,耕耘绩麻等经验趣事再一次形象模仿做出来给人看,这就是戏。再一次的做出来,就是对生活经验的提炼过程,戏其实是生活经验的升华。

    那么社巴日就是“节日做看的戏”或“节日里演戏看”。和“节日里看演戏”。所以有的地方有“社巴巴”等等说法。

    “社巴日”要做的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内容也与时俱进,不断增强,丰富多彩。戏的内容有:表演类:摆手舞、毛古斯、送嘎沙嘎,技能类:溜子、咚咚喹、土家山歌、地方小曲;体能竞技类:拔杆、抵杆、打秋千,押枷、打蛇螺、打飞棒及恭鸡,其间参杂一些小杂耍等。智能类:打山棋、五子飞、土王棋等等。

    社巴日的程序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梯玛或掌堂师敬神请祖先。第二阶段开展各项活动。第三阶段再由梯玛或掌堂师送神扫堂。结束后,参加人员以队以村等为单位大吃大喝一餐,传统的要吃狗肉,谓之打狗下场。


相关文章
·土家人的历法

版权与免责声明 | 进入论坛

 
图说分享
· 挖土锣鼓歌
· 土家族“竹报平安”
· 土家族征兆与忌讳
· 神往的武陵
· 沿河土家情歌及其艺术美
· 土家民俗—蛋卜
· 土家族挖土歌调
· 建始土家族年俗实录

德江傩堂戏

土家八宝铜铃舞

土家摆手舞沿革

与神共舞走进土家人的傩堂
· 神往的武陵  
· 恩施板桥土家礼俗  
· 土家族的狩猎活动“赶仗”  
· 土家苦情歌的文化阐释  
· 我记忆中的土家巫医  
· 对恩施土家女儿会的给定与诠释  
· 土家族起居习俗  
· 土家族形成和稳定的历史过程  
   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
   长阳土家族的过年习俗
   土家花鼓子
   鄂西土家族的传统民歌
   土家族婚俗中的猪脚文化
   薅草锣鼓土家人的劳动进行曲
   土家族婚嫁习俗
   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点与价值
关于我们 |  网站介绍 |  管理团队 |  申请链接 |  欢迎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大事记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2号楼6单元601室 
技术支持:北京比兹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QQ:649158369    邮箱:tujiazu@vip.sina.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鄂ICP备08100481-1号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130153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