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潘光旦师川鄂土家行日记(五) |
|
作者:张祖道 信息来源:土家族研究
一九五七年元月十三日 星期日 宣恩——咸丰 阴雨雪
昨夜睡的是一间大房,在赵副县长隔壁,是张海江部长的房,摆了四张床,还绰绰有余,房高大约4×8米×3.5(高),房门有8尺高,四个大窗户(1.2米×1.7米左右 )每个窗子15块玻璃,房子这么空大,给的被子只有3床,老朱出去找熟人借来5床,这样,每个人都有盖,朱与攀共一床,小李另外去找熟人解决床铺事情。
10时早饭,10时半县干部来座谈,另上赵副县长,共5人,干部中有向、覃二青年,对本姓的风俗习惯了解一些。椿木营区公所和椿木营乡,在县东稍偏北的地方,与恩施东部搭界。椿木营处在两条自东北向西南方向的二条山脉之间,有原始森林,出产楠木,藤条,娃娃鱼,锦对外鸡等。
土家风习方面,有关白虎,谭、向二姓同一个祠堂。县治城关镇第一区,亦名珠山镇,县府西郊不远有个向家坪乡,二区万寨区,在万寨东北不远也有一个向家乡;五区为李家河镇,它的西边有个冉大河乡,六区晓关区,有一个覃家坪乡。这五个以向姓,冉姓,覃姓为名的乡,可能土家人较多。李家河镇的南边有一个二虎乡,是否与白虎有关待查。
下午二时多,到了一位覃章厚老人,66岁高寿,潘先生和他谈了一会他知道县西二里原有一外白虎堡,多年前就被更改为猫儿堡。县尚存有天王庙,覃老儿时曾经去庙里玩过,神像已经毁坏。
宣恩,原来那一带的山岭为少数民族所有。元朝在此役“沿边溪洞招讨司”后果更名为“施南道宣慰使司”,不久,为明玉珍占领,改名为改为宣抚司。明玉珍(1331——1366年)随州(今湖北随州)人,元朝末年为南方红巾军领袖。1361年自己称帝,势力扩展到云,贵,大概那几年中到了湖北,明朝定名为施南宣抚司,归施州卫管辖。到清朝改设宣恩县,归属湖北施南府,施南府所在地即今之恩施。现在宣恩县,北边为恩施县,东为鹤峰县,东南与湖北省桑植县五道水接界,西南是来凤县,西边为咸丰县。 宣恩也属于清江流域,它有一条河,大概从咸丰的丁砦发源,自咸丰流入宣恩六区的平地坝乡,高桥乡。覃家坪(覃为土家姓一镇),茅坡田乡,进入城关镇区,河流经过县城南边,往二区马鞍山乡,中间河乡,中间坪乡,比宣恩北端的大堡乡进入恩施县,最早灌入清河。这条河叫中健河(宣恩县图名中间河),灌溉了宣恩和恩施部分地区,是清江的一条比较大而长的支流。
座谈会聊得很热闹,到下午一时半方才结束。此时,县邀请的土家老人们尚无人到来,我们决定2时半走,不再等候。若稍后有老人来到,请县里的干部代为了解情况,以后转告我们。
赵副县长留我们吃碗面再走,结果拖到三时半方才出发。这时天气已经大变,出门时正巧遇上不小雹子,有油菜子那么大,但下得急骤,大家冒雹在县委广场上车,此时每个人的脖颈上都堆满了雹子,而且它还继续下个不止,不像过去遇到的那种,一阵急雹,几分钟结束。这次汽车的驾驶室前窗没有结冰凌,坐厢里面倒结起凌来了,真有意思。通过椒园驶上川鄂路向西南去,道路上已经铺满白雪,沿途的树上都结着凌,白白的闪着光,很好看,我们看得高兴。多年没见过的奇景。小李可不,他紧张的掌握着方向盘,路太滑,汽车几乎像是在路面上溜着走。迎面驶来的运货卡车,司机都对我们嚷:“滑呀,滑呀,真难开呀!”几乎每辆车轮上,都挂上防滑铁链辚辚的响着。小李没有想要带链条,遇到这样的坏天气,抓瞎了,只有小心翼翼的往前走。寒雪愈下愈大,将路旁的杉树和竹子都压弯了,有的一直鞠躬到路中央,汽车擦着它过去,有一株杉树正好在车子经过时,突然“啪”的一声压裂了,大家都吓一大跳,天黑地白,天愁地惨。路的上空黑黑的,空虚虚的,瞪着眼睛什么也看不见,闷得慌,过了椒园,我也不知走了多远,是否已经过了双龙乡,倒筒塘,大岩坝乡,小关,时间过去两个多小时,这两个多小时能过张官铺乡,甚至能到达卡门山口,越过山岭进入咸丰县境么?小李正高度集中粗力,根本顾不上说话。沉默了两个多小时,小李终于开口说了一句:“就怕前面茶园坡不好走!”茶园坡在哪里,是宣恩县的?是咸丰县的?不知道,也不好开口问小李,走着瞧,反正平安过去,大吉大利,那就是好,就是胜利。到茶园坡时,天已黑透,刷的一下,小李把大灯打开,没有压碾的雪地亮晃晃的,小李上坡时用加力挡;下坡时路太滑,车子会失控,不由自主的哧溜下去。小李把后轴的加力挡也用上,等于四只轮子稳稳地到达平路,一切顺利,大家都松了一口气。6点60分,于黑暗中驶进咸丰县人委的大门。
游长远副县长和秘书陈反独热情的招待我们,请大家在会议室内休息,陪我们闲谈,工友们还烧红两大盆炭火。给我们烘烤受冻了的双脚。双脚一热,浑身也就暖烘烘的了。游副县长是本地咸丰人,对咸丰情况熟悉,向我们介绍了一些。
10点钟,方才开晚饭,原来县里的把合作食堂的一位名厨师请来掌勺,菜肴烹制得真好,每一样都好吃,是我们在沿途吃到的最好的一席。咸丰出猪,县里有一个火腿加工厂,制成后向外省市输出的数量很大,本县生产的皮蛋、咸蛋都很有名。咸丰县城里有六个合作食堂,生意都很好,老百姓生活提高了,进城赶场,一买一卖,办妥了,上食堂吃点喝点破费一点,改善一下是应该的,食堂饭菜很便宜,炒一个肉菜,3角6分,一碗面5分,一碗豆丝也5分。
宣恩也有以龙为地名的: 一区(城美顾)双龙乡; 二区(万寨区)大卧龙乡; 三区(狮子关区)小卧龙乡,龙洞乡,龙马乡; 四区(沙道坝区)龙潭乡,响龙乡; 五区(李家河镇),青龙乡,回龙乡 六区(晓关区,即小关)无 七区(高罗区)高龙乡,龙潭乡 (椿木营区)
夜闻冬雷,雷声突然而起,响得清脆,雪依然在下,不过改为停停下下,而且愈下愈大。
一九五七年一月十四日 星期一 咸丰——来凤 阴
昨夜,潘先生和老杨住一间房,房里放了一盆炭火,虽然二人注意了,开了一扇窗户通风,二人早上起床,都感觉头疼,看来虽然开了窗,还是没有逃脱煤气的侵袭,木炭燃烧不完全的时候,会产生无色无臭的一氧化碳,人们很难发觉吸入后就会中毒,吸多了人会死亡,昨夜睡觉时开窗是对的,但是只对了一半,因为一扇窗,空气不能对流,新鲜空气进来一部分,未把把室内的浊气全部换掉,还留下一些一氧化碳。潘先生二人中了一半毒,所以头疼了半天,但留下了性命。
晨起遍地白雪皑皑,对面的山峰,也都戴上了白帽,很想拍一二张雪景,背着相机包,到外面转了一圈,没有发现山岭,街巷有什么能引起我的兴趣的,于是,连包都没有打开就转回来了。到底不是拍风光的料,照不出名堂,也没有耐性。风光摄影家是众多摄影门类中一大门,人数很多,有自己的要求和特点。不说其他,只要看看他们的生活,他们起得比太阳早,回家比太阳晚,跑路比其他摄影人士都多,傻呆在那里等瞬间,比任何人都久,一天能够拍几张几十张照片,也一天,十天,一月的待在一个风景点,一张也没有拍,我这个杂七杂八,见什么都拍的“杂家”,耐不住这份清苦,虽然也见识过一些山川河流,但收入镜头的都是资料,不出作品。今天连“资料”都没有找到。
早饭又去请那位名厨,他很忙,来得晚,拖到11点半才吃,应该算是午餐了,也不好说什么,主人一片热心,其实我们时间紧要,抓紧工作,有一般的饮食就满足了。 利用等候早饭的空档,老杨志朱革都一起上街赏雪看风景。潘先生因为行走不便,没有参加,我早上已经转了一圈,留下来陪他。我将街上的情况简单向潘先生介绍。街上有好几处都在大兴土木,有新盖的,有拆旧盖新的。街上到处都是砖瓦堆,泥沙和木料,把跑都挤窄了。听说县里要在镇上兴建一条新市街,现在的情况,可能是改建一条街。在卖菜的小集市,看见农民种的大白萝卜,摆在地上,吓了一跳,那萝卜真大,比胳膊还精。问那个菜农萝卜有多重?他说10斤,10多斤一个。我问他是怎么种的?他说这是新来的日本种,种出来就长这么大。他讲不清,我也忘了问价钱。潘先生说,现在科学在进步,无论工业农业,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各方面都有科学在研究,在发明。种出大萝卜来并不奇怪。只要不去当傻子,梦想发明什么永动机,或是幻想着把水变成燃料,开动汽车飞机。说罢,不再做声。我看他谈完发明家后,表情有点伤感,右手在不停地抚摩自己的右腿,我赶忙问,是不是昨夜吸入的煤气还在影响你,哪里不舒服?潘先生摇摇头说,已经好了,没事了。只是天气变坏,又是雹子,又是雪,加上累了一点,右腿有反应,有点酸痛。我说,我来捏捏,按摩按摩,潘先生点点头,我正按摩的时候,潘先生忽然说,在我当学生的时候,若是医药科学上的众多发明能够早几年成功那有多好,或者是能有发明家将田赛中跳远跳高用的沙,坑里的沙子改造得更细更软那有多好。我一下明白了,就用期待的眼光望着他,潘先生说:“清华,联大历届的同学都知道,我短了一条右腿是因为跳高受伤落下的,我的祖先是有16代经商,但经济情况并不好,一直少地无房,我的父亲是弃商学文,还是从小就寒窗苦读,我记不清了,反正当上了翰林。”当了翰林,依然少地无房。1913年春天,我14岁时,父亲不幸去世,当年的下半年,我考上清华学校中等科,清华是留美预备学校,入学后,在校及留美上大学,都是公费待遇,不用家里负担解决了经济困难,我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功课能够达到门门优秀,我还要求自己文武全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次年马约翰先生来校担任体育课助教,我们就更喜欢上体育课,身体好才能工作好。有一次跳高,跳过横竿,右脚落地时,突然觉得触了一下,有点痛,并没有在意,照常运动。可是几天以后,右膝盖处越来越痛,渐渐肿起来,拖到受不了的时候,才去找医生给了些药,到后来知道是感染了结核菌,延误了时间,只好采取锯腿的下策了,去腿以后,没有多久,又肿又做手术,刮除腐肉,像这样肿了就刮的做了二次,到后来,又做了一次,那是因为第一次做手术锯腿时,没有计算好,等到肿腐终于治好后,发现腿骨留长了,一次病,开四刀,可见当年医术欠佳,大夫手术欠高明。我也因此于1915、1916年间,治疗及休养一年半,担误了学习,清华学校中等科四年,高等科三年,我花了九年,于1922年春毕业,并在当年的七月,赴美国留学。科学发达,并且迅速推广运用,人民就少受苦,生活更幸福。
潘先生接着说:“科学进步,生产发达,经济收入提高,就要考虑怎样花钱了,在封建王朝时,帝王从民搜刮了大量财富,不做有益于民的事,却用来做个人的享受,奢侈浪费。我举个历史上很少有人注意的例子: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登基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为他自己修建坟墓,为了修墓做棺材,竟然将向天下征收来的财富花掉三分之一!而且这个始作俑者的恶例一开,以后的帝王直至清朝,都纷纷效尤,从称帝的开始,就看风水,修生矿,一直修到死了,埋进去为止。”
建国后,社会主义生产一切欣欣向荣,农村成立了高级生产合作社,去年资本主义工商业也公私合营……一切都为全民着想。我们这次出来,调查是人民政府为少数民族做的工作的一个部分,我们的担子很重啊!我们这一次冬天还出来,是因为湘西的土家族工作走在了前头,可是去年一、六月间去的,湖北、四川也得赶快跟上才行。饭后即举行座谈会,会上介绍了本县少数民族情况,土家情况,谈到地方戏,谈到全县需求情况和水利等,县里要在野猫河修水电站,经费19万元。
南剧,是恩施地区的地方舞台戏,当地人多叫它“高台戏”“人大戏”,听说是在清朝早年康熙时代由土司养的戏班子演唱出不断的,有好多剧目,戏里的人是穿土家服上场的。野猫河的“猫”字是否也是从虎字更改成的?座谈会开到下午3时,又要吃饭,饭吃完,没有时间参观县里的火腿加工厂。
4时出发前往鄂西南最南的县来凤,也是大山区,也是土家聚居的地方。咸丰到来凤56公里,两个小时到达,途经忠堡,李家河,至卡门进入来凤县界,过三堡岭,胡家沟,茅坪到县城。这一段公路比较平坦,山也不是那么高,不过,驾驶窗还是结了几次冰凌,两旁的风景还是越来越美丽奇特。车子是从山上往下前往来凤的,我们停车,站在半山腰上遥望来凤,这个县所在地的翔凤镇坝子,真是又大又平,好一片肥沃大地。老樊遥指,从县城到湖南的龙山县城,只有15里,过一条小河就到来凤北边的紧邻,就是小河多,从那儿发源来的,就叫小河,流入四川灌进酉水的。我们前不久,到了酉阳,潘先生曾于去年6月,从龙山到来凤,停留了一个半小时。
进入县城,也有石子堆街上阻塞道路,又是在搞建设,从川东南开始,几乎每个县都有一些建设项目,有的是在盖新的县委、县人委的大楼,一片欣欣向荣景象。小李熟悉县城,绕小巷驶到县人委。
6点钟到的,一到又吃晚饭,真是吃不下。老杨有点感冒,不想吃饭,请厨房做了一碗姜汤服下,先行休息。张副县长,山西晋城人,现年42岁。他搞过铁矿,打过游击。解放后在工会工作过,在工会时,曾到湖北应城石膏矿调查,亲自下矿去了解。从地面乘一个罐子下去,有七八十丈深,然后进入掌子面。矿下的条件坏极了,用十一二岁未成年的孩子,躺着往里面挖取石膏,吃睡在矿里,干累了,靠着篓子,闭上眼睛就睡。凶狠的把头过来舒鞭子就抽,痛醒了爬起来接着又干。把头对这群小孩极为恶毒无情,下了矿,几年都不让他们上地面见见阳光,休息一两天,他们的脸色,身躯全是蜡黄干枯,毫无血色。他们在地下不知冬夏,不知日夜,被迫劳动没有日夜,这群矿主、把头是恶狼、禽兽。我回工会后,告了一状,才将恶霸扣押起来,听说开采石膏不赚钱,等到将石膏取完,灌上水,几年以后,用石膏矿的水熬盐卖就发大财了。
10时前,看报整理日记。咸丰县城原是少数民族的居住地,宋朝在那里设州,叫羁縻柔远州。元朝时定名散毛冈。明朝设散毛千户所,又改名大田军民千户所,属施州卫。清朝改设咸丰县,属湖北施南府。施南府,北周置施州,隋朝废除,不久又恢复,唐朝未变动,后改名清江郡,不久又恢复为施州。宋朝叫施州清江郡,元只称施州。明朝改为施州卫。到清朝时,才叫施南府。属湖北省。民国时废除,故治在今之恩施。 恩施县,汉朝其他在巫县之内,到三国时,吴国将之从巫县划出来,叫沙渠县,随设清江县,并入施州,明朝在此设施州卫,到清朝改设恩施县,属归州(今湖北秭归县),后又为施南府治。今恩施县府所在地叫施南镇。
潘先生上午谈话时,又教导我,要多读书,持之有恒,才能不断的补充、提高,并提醒我,读书书不能无计划,乱读成效不大,读书要有方法有系统。譬如是长年的有系统的学习的书,可以选择一套丛书,商务印收馆的集或本就不错,内容已经很充足,而且是平装本,本子小,阅读携带都很方便。回京后,专门上图书馆查找。原来他推荐的是商务印书馆于1937年出版的《丛书集成初稿》,荟萃古代丛书,共收古籍4107种,是铅印袖珍本。分装4000册。我发现它有优点,我学生时代买过它出版的外国文学精品“丛书”。都是袖珍本,用起来很方便,也便宜,可以一部一部的分开买。二是它不再采有传统的四部(经、史、子、集)分类法,而是分类哲学,宗教,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集,检索方便。可是这的确太多了,只有选择读,还有不少新出的报刊业务书要读啦。幸亏没有让我读商务的《四部丛刊》正续编,或中华书局的《四部备要》,本子又大,册数,字数更多,估计潘先生通读了其中的一套。教授除了讲课,带学生外,其他时间主要就是研究和读书。
他说在这次调查中,除了有关少数民族的书刊外,要读一点辅助的,工具性的书,但对于个人来说,这些是打基础的书,如宋朝乐史编的《太平寰宇记》是全国性的地方志,对各代的政区,地名,山川形势,历史沿革,风俗,人物,土产等等都有记载。又如商务出版,臧励和等编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北师大教授刘铰仁编的《中国地名大辞典》都很有参考价值,商务本较好,至于“沿革图”现今很少了,还有元,明,清各朝的“一统志”。《中国古今地名大徉典》收地名4万多余,又如“读史方舆纪要”,查阅历史地理都很方便,可以帮助你释疑。又《太平寰宇记》共八卷 ,内“中卷”湖南部分,后由一位广东学者补上。所以,你购买要注意,要内含湖南的,不然就不齐了。又像陆少的《入蜀记》他从绍兴出发时马起,还有《黄山道》 ,收集了所有有关黄山的文章,在清朝时是一本禁书,有兴趣都可以读读。我当时很想问先生,一本游记方面的书,怎么会被官家列为禁书呢?可是先生接着又介绍故都北平一些有关历史,风俗,名胜方面的书籍,而且逛街的也都回来,马上要开饭了,就没有问上,以后一忙就没有问成,天天不停的忙,过后也就忘了。
10时睡觉,朱、樊、李、我,我们四人分配到楼上一间空空洞洞的房间里,久无人住,窗户纸全破了,冷气从四面袭来,我们取来些报纸,遮挡破窗。再用一块多余的床板掩住。每人给一床薄被,不够御寒,于是将 垫被的一半翻出来当被盖,用绳子捆住盖角的一角,不让它滚下来,再盖上薄被,这一宿睡得挺香,没感觉冷。
注:(1)永动机 有不少人要想发明一种永动机,幻想不消耗任何能量如水,火,电等就能使一种机器永远作功,这是违反热力学定律的,所以不可能成功,有人想发明它,只是白白浪费本身的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