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林绪 信息来源:土家学林
土家族的婚礼是人生最隆重的礼仪。土家人历来把结婚当作人的终生大事,因为它关系着一个家庭的种和繁衍和香火的延续。婚礼也就成了人生礼仪中最隆重的礼仪。
土司时期,土家族流行“骨种”婚,其礼俗在“婚俗嬗变”一章中已有所交待,本章不再累述。18世纪30年长“改土归流”以后,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逐渐占了上风。这时,土家人结婚一般都要经历这样一些过程(童养媳、抢婚等情况除外)。
求婚与放话 男方与女方求亲,必请媒人前往。媒人去为男方求亲,须自备伞一把,表示团圆;同时还须带上男方准备的礼物前往女方家,若女方收了礼,便有了八成希望;若女方不收礼,表示拒绝这门亲事,媒人不必再来。一般女方为显示金贵,不会轻易答应,讲究“三媒六证九早晨”。三媒指正媒、副媒、劝媒;六证指天、地、君、亲、师和老祖宗。女方表示同意,称为“放话”。女方放话后,即点上腊烛,并由媒人放鞭炮三挂,称“定准火炮”,既表祝贺,也是信息,同时告知世人知晓。
插看认亲 亦叫“订亲”。女方同意,男方需准备礼物(主要为衣物、首饰、食品)用抬盒送去女方家。其衣物、首饰为赠女子之物,食品送女方亲友。送礼讲究四抬、六抬、也有八抬的。认亲亦称“插香火”。订婚之后,双方视为姻亲。土家人说:“不开亲是两家,开了亲是一家”。从此,男方需去女方送节、送红白喜事。拜年时,女方需做1-2双布鞋赠与男方,女方父母需回赠钱物作为答谢。男方提出结婚那年,需送一只带有尾巴的大猪腿,若女方同意年内结婚,便将礼物收下;若女方不同意年内结婚,则割下猪尾巴交给男方。
讨庚 即讨女方的生庚八字。“方庚”需由男方准备好庚书,由媒人陪同前往。但讨庚时,男方不得见女方的面,待女方开了庚,男方即放三挂鞭炮,以示庆贺。
送日子 即由男方选择好良辰吉日,去女方通知“佳期”。土家人称“送日子”。送日子后,男女双方积极筹办婚事,女方准备嫁妆,男方准备办喜酒。女方的嫁妆以生活用具和食物主。生活用具主要为盖的被条,铺的毯子及至碗与茶瓶之类。土家人有“三天不吃婆家饭,三年不穿婆家衣”的说法。
哭嫁 哭嫁是土家族的重要习俗,也是土家女子婚前一个重要仪式。新娘哭嫁,一般在出嫁前七天、半月哭起,也有哭上一月的。哭嫁时有亲友陪哭。枫木是哭“十姊妹”。即另找九位姑娘“陪哭”。哭嫁的主要内容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头”、“哭戴花”、“哭吃离娘饭”、“哭辞祖宗”、“哭上轿”等等。“哭父母”的歌词为:
一尺五寸养育起,受了几多冷和饥;
在娘怀中三年滚,头发操白几多根;
青布裙来白布腰,背过几多山和坳;
大河涨水小河翻,小河岸上栽牡丹;
牡丹红了多少颗,老了我娘心一颗。
天上星星月不明,我爹为我费苦心;
一怕我们受饥寒,二怕我们得疾病;
三怕穿戴比人歪,披星戴月费尽心;
四怕我们没文化,送进学堂把书念;
把你女儿盘成人,爹的恩情比海深;
我今离别父母面,心里难过泪淋淋;
女儿离开父和母,难报父母养育恩。
“哭吃离娘饭”的歌词为:
从今摆过离娘饭,要想相会难上难;
头上顶了露水帕,从今离爹又离妈;
身上穿了露水衣,犹如生离死别情;
脚上穿了露水鞋,犹如上了望乡台;
春来百草满山青,生离死别好伤心;
与我父母来别离,堂公伯叔也离分;
黄梅未落青梅落,白发反送黑发人。
三亲九族从此别,恰如阴司一孤魂。
哭嫁期间,其家族亲友都要请出嫁的姑娘吃“送嫁饭”。“ 送嫁饭”虽办得尽量丰盛,但不许喝酒。
过礼 婚前三天,男方需前往女方家“过礼”。所送去的衣服只送衣不送裤,裤由女方做。有的女子自己有多少新裤便向男方要多少新衣,以相配成套;于被子,女方也只做被面、棉絮,包单由男方做,称作“礼布”。“过礼”的时间,也有在婚前十天,及至半月的。过礼须用抬盒送去。抬盒为全木制作,呈正方形,边长80公分,四角有方木柱,下呈盒状,盒高18公分,有的还在抬盒四周饰以花纹。其花多为喜鹊闹梅、野鹿衔花、龙凤呈祥等。上边四方木柱两两绑在一抬杠上,专供喜庆抬礼品用。
冠笄 婚前头一天,女方需办“花园酒”。土家人又将“花园酒”称作“戴花酒”。 “花园酒”上,女方需将全部嫁妆摆出来,擦洗干净。并请媒人给新娘“开脸”。“开脸”是用线绞除脸上的汗毛,新眉毛扯成一钩新月,发辫盘成“巴巴髻”戴上“花冠”,等待迎亲队伍的到来。
男方派来的迎亲队伍,由彩旗、乐队(有长号、哨呐、钹钹庆、筛锣、边鼓等)、抬盒数个(必为双数)、花轿三乘、头嘎、二嘎、摸米组成。“头嘎”为媒人;“二嘎”为“礼官”;“摸米”代表新郎,由青年小伙子担任(困新郎是不去迎亲的),于头天下午到女家。
迎亲的花轿呈正方形,边长1米左右,高1.2米,用木方作架,三面装木板作轿顶,四面轿檐饰以花纹,其花多为戏曲中的爱情故事。前面留有门,用大红布遮拦。用时在中部绑两木杠(或竹杠)。轿夫们抬着轿子在崎岖山路上行进时,由于后面不好看路,前面为给后面报告道路情况,以协调动作、统一步调,创作了《轿夫歌》:
桥儿两空,脚踩当中;
当中有个眼,脚踩边边点;
天上一枝花,地下牛屎粑;
天上明晃晃,地下水 。
稀泥烂 ,脚踩边上;
稀泥烂滑,脚板稳踏;
飘石又带滑,稳踩又稳拿。
……
左边擦墙,右边摸梁。
左边擦墙右边虚,左边多踩些。
前头前蓬罩顶,后头弯腰躲过。
单田一根线,跑马如射箭。
乱石我不报,自踩又自照。
天上一朵云,对面来了一个人。
大路朝天,一个半边;
平阳大路,甩开脚步。
《轿夫歌》在报路的同时也写出抬轿和行走的技巧。民歌不拘韵度,语言别致,可唱可诵,前唱后和,抑扬顿挫,节奏鲜明,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有的女方,在迎亲队伍到来之后,要举行“拦门礼”。“拦门礼”上,女方礼官要盘诘男方礼官,盘天盘地盘历史,以了双方智力、反映力和知识的较量。酉水河畔后溪一带““拦门礼词”为:
问:远来一客,口含瀚墨,
先生到此,有何话说?
答:锣沉沉,鼓沉沉,
惊动天上太白星,
天也知,地也知,
我将四书来讲起,
为命陪臣草创之,
四时讨令之,
行人与之修饰之,
东里子产润色之,
博学之,审问之,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门上写的“知子于归”,哪个不知?
问:你由山路来,水路来?
答:我山路也来,水路也来。
问:你山路来有多少弯?
水路来有几多滩?
答:山路茫茫没记弯,
水路沉沉没记滩。
问:先生来此,几大洲、几大湖不问,
只问你有几多天?
答:三十三天。
问:哪三十三天?
答:东八天,西八天,南八天,北八天。
问:你说三十三天,才四八三十二天。
答:新郎新娘花果团圆是今天,
这不是三十三天,是什么?
“拦门礼”毕,鸣炮奏乐,按其亲疏,分批迎亲者进堂屋歇息。
在酉水河一带,当晚,举行找“摸米”活动。因“摸米”无特殊标志,到底是谁,女方并不知晓,由哭嫁时陪哭的姑娘在迎亲队伍中的青年男子中寻找,名“找摸米”。一旦怀疑谁是“摸米”,便在他脸上抹锅烟,被抹者亦反抹。此时,男女扭成一团,互相抹烟戏媚,被抹的男子多,说明被女方姑娘爱上的多,而真“摸米”的脸上却不能见黑,万一不幸被抹,也要悄悄洗净,否则被视为丢了新郎脸面。俗有“摸米脸上没有黑,新郎姑爷好角色。夫和妇顺全家福,家发人兴创大业”之说。
佳期那天,鸡鸣“发亲”。发亲前,新娘要穿露水衣、露水裙、露水鞋,搭上“喜罩帕”。新娘上轿前,女方要派人“试轿”。此刻,哭嫁也进入高潮。
上轿要由哥哥背,路过堂屋时,要踩堂屋正中的斗。“踩斗”时新娘哭的唱词是:
手拿红绫五尺长,
哥哥背我离爹娘;
手拿红绫五尺五,
哥哥背我离父母。
脚踩金斗四只角,
今朝出来离祖婆。
堂屋打伞当天扬,
今朝离开爹和娘。
上轿前新娘要扔十二双筷子,扔筷子时哭的唱词是:
乌篾筷子十二双,
哥哥六双我六双,
哥哥六双发家又致富,
妹妹六双落远方。
上轿时,要“哭上轿”。“哭上轿”一段中的主要唱词是:
枫香树来枫香球,
我和你一无冤来二无仇,
你只往外头背,
不往屋里留。
哥哥呀,你为什么这样狠心,
背我往火坑里送?
你为什么要帮人家的忙?
你把我背到岩坎上倒了吧,
让我变只鸟儿,
飞到无边无际的天里头去吧;
让我变只鱼儿,
游到无边无际的大海里去吧。
哭嫁,上轿前达到高潮,有的竟哭得死去活来,既包含了离别的痛苦,又有对封建婚姻的强烈反抗。
新娘出门,娘家兄弟要抬轿子送一程,远近不定,新娘在轿上只哭三、五十步。
送亲路上,嫁妆在前,随后是媒人、带路、正娶、唢呐及吹鼓手,后面才是“四轿”(即四人抬的轿子,新娘坐)和送亲客(送亲客主要是兄嫂,弟为散送)。
途中,娶亲的有意歇气,让女方的正送给人们装烟、发糖;此时,男方的兄弟(含表兄弟)与与新娘亲嘴,要新娘装烟等采用多种形式逗新娘。
轿子到男方地坝坎下,男方鸣锣鸣炮,这时,有的地方男方也兴拦门。石柱一带的拦门礼词为:
问:君子博学能指路,
这重梯子几多步?
答:我是无能不敢上,
请你先生来引路。
轿子到了男方大门口,男方押礼先生又开始了:
问:是打马迎亲,还是迎亲打马?
答:迎亲打马。
问:是之子于归,还是于归之子?
答:之子于归。
拜堂 男方请一子女双全的妇女将新娘牵进堂屋后,新郎新娘在香龛前跪拜三次,二人即进洞房抢床,据说,谁先抢着谁就强。
铺床 下午由男方的姑爷(或姐夫、或妹夫)用篾给新人打床巴夹。打好后,铺床的草把由弟、妹、或侄儿侄女提进新房,一人只能提一个。请姑姑(或姐姐,或嫂子,或请儿女双全的妇女)给新人铺床,石柱等地铺床时的祝词为:
铺床铺床,四角鸳鸯。
天上金鸡叫,地下紫鸡啼,
一不早,二不迟,
正正是个铺床时,
一要请木匠,
二要打牙床,
牙床打起四角方,
打起铜线亮堂堂。
婆家子贤,娘家子顺,
二人铺起双人睡。
小木匠,雕狮子,
小木匠,雕凤凰。
又铺草,双铺毡,
铺了席子铺卧单。
亲床铺得平平整,
铺起专把新人等。
帐子两边荽,
两个新人来合伙;
帐子两边挂,
两个新人来说话。
席子二面青,
二人说话都同心;
席子二面黄,
大事小事有商量。
笑笑和和一辈子,
快快乐乐过日子。
闹房 新婚晚,新郎新娘和众客一起,吃饮食,开玩笑,说四言八句。这时,新娘一般是不开腔的。
拜早茶 第二天早上,待送亲客打扮毕,由新郎新娘给长辈拜茶,先请家公舅爷堂前受礼,再按辈份依次拜茶。
婚后三天不分大小,举族庆贺。
回门 婚后第三天,新郎新娘一起去女方拜见岳父岳母,称为“回门”。就此,结婚仪式宣告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