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土家族文化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土家风情 》 歌舞民谣
与神共舞走进土家人的傩堂戏
                                      信息来源:土家网友


    德江素有“傩戏之乡”美称。虽然在现代文明这个“大染缸”里久经浸泡,但至今仍然保持着原始的古朴、粗犷与神秘,被戏剧大家曹禺先生称之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德江傩堂戏,像谜一样诱惑着现代文化人。 

     2010年4月2日,小雨转阴。怀着一颗好奇心,我们虔诚地走进德江县稳坪镇铁坑村,拜访了傩堂戏大师张月福,他热心地向我们介绍着傩堂戏的点点滴滴。

    神秘的“舡神”

    德江县是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在那些村寨里,傩堂戏在农家演出时被称之为“舡神”(舡gǎng,舡字的正式写法是舟字下边少一点)。

    “舡神”就是哪家农户碰上不顺、祈保平安等事时,通过傩堂戏中的掌坛师(又称端公先生、舡神先生)请求神灵帮助、向神灵拜祭、许愿,以期得到神灵的帮助,实现消灾免难、祈福保寿等目的。

    傩界认为,人们遇灾遇难,往往是妖魔鬼怪作祟,而神不庇佑,所以要“舡神”。傩就是人和神仙沟通的中间人,人们的请求、祭品等都要通过傩出面向神仙表达诉求、许愿,由神仙答应后通过“舡神先生”赶走妖魔鬼怪。

    “舡神”过程中,端公先生戴傩面具着傩装,头扎彩色法帽,挥令牌展牌带,吹牛角唱傩歌,击神鼓木鱼,挥神鞭弄神棍,耍神刀舞宝剑,抛链子掷卦子,动傩身踩傩步,口中一会吟唱有词,一会吐出獠牙,神情诡谲。

    傩堂戏有半堂戏和全堂戏之分,以半堂戏为例,“舡神”的过程如下。

    请神下马。端公先生诊断某事某物或某人遇灾遇难的原因,找出是哪路妖魔鬼怪作祟,由哪路神仙分管,便燃纸烧香作法式,将之请到现场,向其汇报,商量对策。这涉及的神仙往往很多,有直管、分管、具体负责等神仙,现场安有神位神座,被请来的神仙分职责大小按位就座。

    请师作证。每一位端公先生每次“舡神”都必须把自己的师傅请到场、安到位,之后才能在十方门下顺利驱邪除魔、斩妖扫怪,为民求得平安吉祥。这就叫喊师必应、叩师必灵,功到自成。师傅到场,不但要带法监督,还要在现场为自己的徒弟作证明,证明其施法程序正确,执法力度恰当,能法到有灵。

    家先通白。是端公先生与神对话的过程,请到各路神仙后,端公先生对神仙说明这次是什么事件,事件起因,是哪路妖魔鬼怪作祟,交待有难的主人已经杀猪宰羊、高香厚纸,行尽礼数,请求神仙作出明断,商量对策,进行处理,为主人解难,或病退或灾减或财旺或官升或仓满或榜中。这往往在傩师的唱词中能体现:

    害病之人叩许祖,十分毛病退九分;
    怀胎之人叩许祖,是男是女早离身;
    生意之人叩许祖,一本万利回家门;
    做官之人叩许祖,官上加官职不轻;
    务农之人叩许祖,前仓打满后仓圆;
    读书之人叩许祖,读得文章考顶子;
    ……;

    有难之人叩许祖,消灾免难免灾星。
    传文。发文书到天宫,请玉皇和诸位神圣作证,敬灶神菩萨。
    收邪。由端公先生把那些邪魔鬼怪收付。
    杀牲。杀主人家许愿时许下的牲畜,兑现当初请神时许的愿。
    烫白。把祭品摆上,让菩萨看到。
    搭桥。就是招魂,端公先生跟主人家一起消灾免难,把主人家失去的三魂七魄招来。
    开洞。为了把所有的神仙都请出洞来。
    出开路将军。戴着面具的戏子,他来为诸神开出五方道路。
    上食。把酒、肉、豆腐等摆在人王(人类的祖先)面前,请诸神来吃。
    造船。把在主人家捣乱的邪神邪鬼送出去。
    出戏。通过演出傩戏,正神把邪神邪鬼押出去。
    出先锋。即先锋小姐,她来勾愿。把以前的仇怨一笔勾销,从今往后主人家平安无事,实现了主人“舡神”的愿望。此时,根据主人家的要求,做一些特别的法式,如过关就要上刀山,还愿就要上寿等。
    送神上马。法式圆满后,送人类的祖先人王转回会华山。
    扫荡。傩堂戏的结束式,端公先生离开主人家。

 
   傩堂戏的渊源

    当初有个舡州城,先请佛来后请神;
    天皇翻山孔夫子,三教翻山三教尊;
    龙汉元年生下佛,地皇二年生老君;
    周初三年生孔子,留传三教到如今;
……
(摘自《三元和会》卷壹 三教之来由)

    谈到傩堂戏的由来,张月福翻出了家中珍藏的《三元和会》(卷壹)。据张月福介绍,《三元和会》拓本于光绪五年,共有三卷,贰、叁卷早已失传。该书主要记载“舡神”的来历。卷壹记载的是“舡神”的起源传奇故事。张月福给我们讲述了傩的起源故事:

    相传,混沌年间,天水相连,上天定“天下绝花草,世上绝人烟”。太白仙官不忍天下花草和人类灭绝,拿了一颗葫芦仔交给伏羲和女娲兄妹俩。女娲拿来种在后花园内,寅时种下卯时生芽,午未二时就牵出了葫芦藤,申酉二时就结了芦,戌亥时分,这个葫芦就长大。这时,天涨洪水。葫芦开一门,伏羲和女娲躲进葫芦中。经过7天7夜,洪水消退,两兄妹出葫芦一看 “山上草木无重生,山下村寨无生灵”,已是天下无人烟。两人吓死,太白仙官用仙丹点活,劝两人结婚。女娲说:“只有张杨李家配,哪有同娘姊妹来成亲”,于是出了很多难题,但最后都迎刃而解,伏羲、女娲最终结成夫妻,繁衍了人类。

    太白仙官从东方请来太阳升起,照耀天下。通过这场灾难,昆仑山上的一根檀香木倒到东海。龙王得到檀香木,视为宝贝,修成龙门,第一次遭到了火烧,第二次受到雷击。龙王又把它修成龙床。龙女好奇,睡上去却一病不起,百药无效。龙王上天去求救于九天玄女,九天玄女却说:“三宵坛内是我管,大傩坛内我不知,要得龙女病体好,去会茅山李老君”。于是,龙王又去请李老君,老君来后,身穿奇异服,手持怪器,口中吟吟有词,手舞足蹈。过了几天,龙女的病就好了,这就是传说中的“舡神”了,从此李老君就把“舡神”绝技(也就是傩戏)传给了人类。

    在叙述中,张月福特别强调,“舡神”主要是祭祀人王之祖,纪念伏羲和女娲。

    神奇的傩技

    虽然傩堂戏带有浓郁的封建迷信色彩,但它能以一种文化形态流传至今,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社会,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究其原因,除了人类追求健康、幸福、和平的理想外,还有着更多的娱乐成份,现代科学难以解释的巫术傩技更是吸引着广大民众。在现代文明里,神秘的傩技是傩堂戏吸引人们观赏、研究和留恋的主要成因之一。
 
    傩戏绝技有开红山、上刀梯、下油锅、抱坛墩、脚踩红铧、刹铧、劈推、踩红铧、口含红铁、口含红香、杀鸡回生、定鸡等,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开红山、上刀梯、下油锅、含红铁。

    开红山。是用尖刀剌破自己额头取血献祭,隔绝鬼魅及占卜吉凶的重大法事。一般是能及时消除主人所遭遇的特大灾难。开红山时,由傩戏师素装上坛,在师坛处焚香化纸、吹角,左转到三清殿前,拍一下令牌,左手拿牌带,右手拿师刀,念道:“上有三清大道,下有六位高僧。东边有锣击锣,西边有鼓击鼓。惊动两边鸣锣响鼓,微臣弟子开红山打替身法事到来。”

    上刀梯。又名上刀山,就是将刀尖向外,刀刃向上,插在杆子上,或12把,或24把,或36把,直立高耸入云。端公先生一边作法,一边光着脚,踩着刀刃往上爬,而脚不被刀刃剌破。

    下油锅。就是端公先生赤手伸到烧沸腾的油锅中去,取出特意放在油锅里的物什,而手不被烫伤。

    口含红铁。就是把钉耙齿放在火盆中烧红,端公先生做守开坛观师常规武器后,就到火盆前简单歌舞、挽讳、念咒语等,再用一张施了符咒的草纸按住铁钉的一端,端公先生用口将红铁咬住,在堂屋中走三圈。

    端公先生在傩戏表演过程中施展这些绝技,如此诡谲神秘,到底是什么傩法呢?据称,有的是靠一张符,在施展绝技时,画讳、画符咒,可说是“符到有准,法到有灵”。张月福说,他可以不烧香,但在展示傩技前,中指必须在胸前竖起,掌面朝内,低头默念祖师传授的口诀,回忆师傅传艺时的样子,静心意会,意到功成。
开放的维度

    德江傩堂戏,是德江县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信巫屏医、专事祭鬼、客至击鼓迎之的一种习俗活动。傩戏师佩带面具表演,带有宗教色彩,具有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它始于商周时期,传于战国秦将司马错取巴楚国,开发乌江,实行屯兵时期。秦国的宫廷傩、军傩、民间傩在这里得到稽留和发展,现保存有傩堂戏131坛,从业人员700多人,涉及内容有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历史学、神话、语言、戏剧、美术、音乐及舞蹈等,有茅山教和师娘教两派。

    德江县傩堂戏,据现有史料记载,起于明朝早期,从湘、鄂、川地的土家族地区传入。属茅山教流派。教坛兴旺、源远流长。“舡神”表演的核心是“冲傩还愿”、“酬神娱人”,有“傩祭”、“傩戏”、“傩技”表演形式和傩面具、法器、傩服饰等道具。傩堂戏表演动作夸张、豪放、变化性强、旋转幅度大,有“踩八卦”、“踩九卅”之舞步;唱腔质朴,语言诙谐、风趣;音乐独特、内容丰富;服饰古朴简单,有头扎、法衣、法裙;面具形态怪异、夸张、滑稽幽默,有半堂戏12个面具和全堂戏24个面具之分;法器大小尺寸、图案、质地规定严格、富有象征意义,其来历大多有一神奇的传说。土家族人流传着“一傩冲百鬼,一愿了千神”的神奇力量。诸如仙界、佛界、魔界、妖界等,傩代表一个世界,称之为傩界。傩有一种无比的力量,能招使神仙,驱逐鬼疫,调和阴阳,以期达到人寿年丰、社会稳定目的。其剧本、面具、剪纸、绘画、服饰和演出用的道具上的各色各样的龙、牛、鸟、虎、鱼等图腾符号……无不隐藏着流传久远的历史隐秘。

    “奇迹!奇迹!中国不但有长城、有故宫,还有傩戏,很值得注意,很值得骄傲,是很值得保护的文化瑰宝。看了这个展览,我感到中国的戏剧史要重新改写。” 1987年11月26日至12月6日,以德江为主体的“贵州民族民间傩面具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正式展出,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曹禺先生对德江傩堂戏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次展出中,德江县提供的107面古旧面具占了展出面具总数的一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世界各国观众的交口称赞。北京30多家报刊杂志报道了这一消息,《中国建设》以中、英、法、德、西班牙、阿拉伯、葡萄牙七种文字向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介绍了德江傩堂戏。1993年3月,贵州省文化厅授予德江县 “傩戏之乡”美誉,德江傩堂戏顿时声威大振。2003年10月,德江县成功召开了由中国傩戏学研究会、贵州省文化厅主办的“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会议期间,日本、韩国、德国、委内瑞拉及台湾、香港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110余人就“保护、开发与利用傩文化”进行了专题研讨。2006年2月18日至24日,在日本友人的邀请下,德江傩堂戏独立组团赴日本东京演出,精湛而神秘的傩技表演深受学术界和艺术界赞扬。

    2004年,央视2频道《艺术品投资》栏目、全国“魅力贵州”采访组新疆电视台、浙江电视台《亚妮专访》栏目摄制组、中央1频道《夕阳红》栏目以及贵州电视台国际部摄制组等媒体先后前往德江拍摄专题片,并在央视1、2、4频道、浙江电视台、新疆电视台、贵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滚动播出。

    2005年,德江傩堂戏被中国文化部列入50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中,2006年6月7日,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9年,德江县青龙镇自办春晚,其中的傩堂戏节目摄人心魄,喻示着新的一年全镇人民五谷丰登、镇域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枫香溪镇元宵晚会上,傩戏表演引人入胜,喻示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万民安乐。

    德江傩堂戏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深入研究,正确引导,逐渐将傩文化引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常常在一些大型活动中展放奇彩,喻示着生意兴隆、出入平安、事业有成。

    德江傩堂戏,正把她的触角伸向充斥着现代文明的世界各个城市。

相关文章
·《湘西土家族还土王愿》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试论土家族傩戏的文化的内涵
·王国华 傩面具让土家文化大放异彩
·贵州德江土家傩戏进上海世界博览会
·鄂西土家族还愿仪式解读
·湘西土家族傩戏略考
·黔东北土家族的傩堂戏文化
·试论铜仁傩戏傩文化保护与开发
·土家族神奇的傩戏
·土家族傩戏的文化内涵

版权与免责声明 | 进入论坛

 
图说分享
· 挖土锣鼓歌
· 土家族“竹报平安”
· 土家族征兆与忌讳
· 神往的武陵
· 沿河土家情歌及其艺术美
· 土家民俗—蛋卜
· 土家族挖土歌调
· 建始土家族年俗实录

德江傩堂戏

土家八宝铜铃舞

土家摆手舞沿革

与神共舞走进土家人的傩堂
· 神往的武陵  
· 恩施板桥土家礼俗  
· 土家族的狩猎活动“赶仗”  
· 土家苦情歌的文化阐释  
· 我记忆中的土家巫医  
· 对恩施土家女儿会的给定与诠释  
· 土家族起居习俗  
· 土家族形成和稳定的历史过程  
   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
   长阳土家族的过年习俗
   土家花鼓子
   鄂西土家族的传统民歌
   土家族婚俗中的猪脚文化
   薅草锣鼓土家人的劳动进行曲
   土家族婚嫁习俗
   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点与价值
关于我们 |  网站介绍 |  管理团队 |  申请链接 |  欢迎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大事记

版权所有:土家族文化网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2号楼6单元601室 
技术支持:北京比兹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15811366188 QQ:649158369    邮箱:tujiazu@vip.sina.com    
本网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或书报杂志,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鄂ICP备08100481-1号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13015328号-2